吃过饭,白大夫摸着肚子在院子里散步,朝收拾碗筷的阿木道:“一会你把那袋辣椒送过去,他们家人多,用量也多。顺便提一嘴种植方法。”
阿木:这么快就改嘴叫辣椒了?
时家又聚在一起用饭了,只因他们家又出新品了!
看着饭桌上白生生的豆腐在一桌菜中特显眼,不用介绍知道新品是它了。
时萦和时轩是尝过的人,吃饭的时候没那么强烈的渴望感。俩人也不能像之前那样不介绍辣椒的副作用,饭桌上不光有老人还有孩子呢!
吃过饭,大伙都在七嘴八舌的寻问今晚吃的是什么做的。
时轩本想让时萦自己来说,然而看到的是时萦开溜的背影。
来到厨房,时萦把阿木拿来的一麻袋辣椒交给时婶。 等一场盛夏
翌日,时家人都窝在厨房学习做豆腐,你要做一锅,我要做一锅,结果出来就是豆腐做多了,要知道一斤豆子可以做好几斤豆腐。自家人吃不完怎么办?往村里人家送一些,余下自家吃的,全一脑袋的送到山上去给做工的人吃。
这玩意好吃还饱肚子,但新鲜豆腐要送到外面去换银子不现实。就在路上交就要好几天,这豆腐能放几天?思来想去还是把做豆腐的方子送给郭啸峰城主,由他公布出去,让百姓闲暇时做点换银钱。最重要的是以后的黄豆就不再是无用之物,很多贫瘠之地种上它也能为家里增加一些收入。
同时白云寺主持也收到了方子,立马吩咐寺厨按照方子做来尝尝!
白云寺什么不多,山最多,不容易开垦,但种些豆种还是可以的。
时萦拉着时婶研究做腐竹,这玩意可以远程配送。
整个冬日,时萦都和时婶在厨房试验豆制品。豆腐干、豆腐孔、豆皮、豆酱。又把豆腐做成各式各样的菜品,这些都在时萦看的书上学的。
辣椒的数量也在蹭蹭蹭的往下减,还好把种子收存了等来年开春下种。
时家儿郎的任务又加重了,一半人造纸,一半人开垦荒野,要把种黄豆的土地开垦出来。不然制作腐竹腐乳豆酱的豆子从哪里来?家里还准备酿酱,没有足够多的豆子怎么酿酱?
本来要雇村里人帮忙的,但家人还是把种要酿酱需要大量的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