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黄昏,残阳如血,将神武门的影子拉得极长,宛如一支饱蘸浓墨的巨笔,在古老的青石板上洇开了深深浅浅的痕迹。陈哲宇背着书包,慢悠悠地贴着宫墙根走着,像是与这肃穆的宫墙融为一体。他的手指轻轻抚过墙砖缝隙里那些细小的划痕,它们深浅不一,宛如某种神秘的文字,在渐渐暗沉的暮色里泛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几百年的风雨沧桑。
“小心!” 母亲的声音骤然响起,带着几分紧张,同时迅速伸出手拽住他的衣角。陈哲宇毫无防备,踉跄着往后退了两步,待站稳后,才发现鞋尖前不到半米的地方,一块琉璃瓦当斜插在杂草丛中。那瓦当呈孔雀蓝的釉面,虽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却依旧掩不住莲花纹样里若隐若现、流淌着的金线,在黯淡的光线下,透着一种古朴而神秘的美。
陈哲宇蹲下身,仔细端详着这块瓦当,心中满是好奇。母亲在一旁解释道:“这可能是从故宫屋顶上掉下来的,这些古建筑的修缮工作一直都在进行。” 陈哲宇点点头,眼睛却始终没有离开那瓦当,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故宫那宏伟壮丽的宫殿群,想象着这块瓦当曾经在屋顶上俯瞰紫禁城的岁月。
不久之后,陈哲宇因为对古建筑修复的浓厚兴趣,在母亲的带领下,来到了故宫的修复室。修复室的铜把手沁着凉意,当那位姓周的修复师推开包铜木门时,一股奇特的混合气息扑面而来。陈哲宇用力嗅了嗅,分辨出其中有松节油的清冽、蜂蜡的甜腻,还有一丝若有若无、让人感到宁静的沉水香。阳光透过高丽纸窗棂,在摆满精密仪器的长桌上织出一片片菱格花纹,给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修复室增添了几分温馨。
“来,孩子,看看这个。” 周师傅戴着雪白的棉布手套,小心翼翼地将那块琉璃瓦当托在掌心,对着陈哲宇说道,“这是明代晚期的勾头瓦。” 他指了指瓦当上的冰裂纹,耐心解释道:“你看这些冰裂纹,它们可不是岁月侵蚀的结果,而是当年烧制的时候,温度没有控制好造成的。” 说着,老人又用镊子夹起一片芝麻大小的金色碎片,“这层鎏金原本应该是覆满整个莲瓣的,可惜时间太久,大多都脱落了……”
陈哲宇全神贯注地听着,眼睛紧紧盯着周师傅的一举一动。超声波清洗机发出轻微的蜂鸣,在这安静的修复室里格外清晰。陈哲宇看着三百年前的尘土在水中化作细密的气泡,缓缓上升、破裂,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他忽然想起去年台风天,自己在家中看电视新闻,画面里闪过景阳宫屋顶瓦片坠落的场景。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其中的一片会穿越暴雨与漫长的时光,在此刻与他相遇,还引领他走进了这个充满魅力的古建筑修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