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锐挺直脊梁,微微扬起下巴,深吸一口气后,郑重地清了清嗓子。
那清脆的声响如同敲击在玉磬之上,在庄严肃穆的奉天殿内悠悠回荡。
随后,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且洪亮,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群臣:
“众爱卿平身。”
稍作停顿后,他接着说道:“今日这朝会之上,朕有一件至关重要之事要郑重宣布。那便是要对此次与瓦剌人浴血奋战的有功之臣进行封赏。诸位爱卿当知,这些英勇之士在与瓦剌的交锋中,舍生忘死,为我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朕今日行此封赏之举,便是要让他们的功绩为天下所知,为后人所铭记。”
随后,朱锐微微侧目,看向站在自己一侧的王振,说道:“王先生,宣旨吧。”
一直候在朱锐身旁的王振,听到朱锐叫自己,立刻迈着小碎步,屁颠屁颠地走上前来。
他脸上堆满了恭敬的神色,微微躬身回答道:“奴婢遵旨!”
此时,群臣们皆屏息静气,静静地聆听着。
奉天殿内一片寂静,仿佛连众人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他们心中明白,这的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关乎着那些在战场上拼杀的将士们所应得的荣誉与奖赏。
王振缓缓的打开了圣旨,只见那明黄色的绢帛在奉天殿明亮的光线下仿佛闪烁着神圣的光晕。
他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随后一字一句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国之兴衰,系于兵戈之际;社稷安稳,赖于将士之忠勇。往昔与瓦剌之战,忠烈之士奋勇当先,或立赫赫战功,或献宝贵生命,皆为大明之脊梁。
英国公张辅,累世勋功,今于战中再展雄风,加封太师,以彰其勋。
于谦才高谋远,功勋卓着,今封为正二品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望其续佐朕与大明之昌盛。
宣府总兵杨洪,御敌有法,边庭稳固,今封为一品左柱国,加封正二品镇国将军。
泰宁侯陈赢,英勇无畏,封为正三品昭勇将军。
平乡伯陈怀,忠勇可嘉,封为正三品昭毅将军。
襄城伯李珍,战功彪炳,封为正三品昭武将军。
都督同知石亨,勇冠三军,封为从二品上护军,加封昭毅将军。
右都督孙镗,冲锋陷阵,封为从二品上护军,加封昭勇将军。
都督佥事刘聚,忠勇果敢,加封从二品镇国将军。
沈荣,恪尽职守,封为正三品昭毅将军。
梁成,屡立战功,封为正三品昭武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