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遭遇挫折,狄青求艺华山巅 驱离猴群,道长出题道观前

猴子跑远了,逍遥子才慢慢平复了心情。无奈的看着狄青说:“唉,那可是华山最后一本《太平经》啊!《太平经》没有了,我的快乐也没有了。”

狄青看着逍遥子说:“没关系,《太平经》我已经背下了,我今晚可以给您默写出来。”

逍遥子又变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看着狄青冷冷的说道:“哈哈哈,默写下来,我也不会教你武功的,因为我现在对《太平经》已经没什么兴趣了。”

逍遥子的话让狄青和忘尘道长都震惊了,刚才还对《太平经》爱不释手,忽然之间又好像满不在乎。不知道是因为这位逍遥子道长是修为太高,早就达到无欲无求的逍遥境界。还是因为他心机过于深沉,自始至终都在玩弄狄青和忘尘道长。

小主,

“《太平经》乃是道家经典,即使您不教我武功,我依然会这么做。”

狄青认真的回答道。

逍遥子摇了摇头说:“狄青啊,狄青!陈抟老祖说你有一颗赤子之心,是难能可贵的帅才。可于我而言,你实乃愚傻。慈者不可掌兵,仁者难以从政,你这般宽仁,断难适应疆场上的厮杀,也难在暗流涌动,勾心斗角的朝堂上立足。莫如拜我为师,留于华山门下,做个逍遥自在的出家人。咱们一同钻研道学,武功!我将我毕生绝学传授于你,一起逍遥快活,岂不快哉?”

狄青沉默不语。

逍遥子问狄青道:“狄青,你可曾去过开封、洛阳?或者金陵、临安?又或者雍州、成都府?”

狄青摇摇头说:“未曾到达。”

逍遥子摸了摸胡子,语重心长的说:“自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再到大宋开国,两百多年的战乱,人民的生活是很苦的。太祖皇帝赵匡胤,英明神武,承继后周皇帝遗志。扫平诸雄,一统江山,释兵权以固中枢,削相权而尊皇权,罢支郡、置通判,遂无藩镇之患。轻徭薄赋、劝农兴商。纳贤重教,文风昌盛。农者勤作,岁获丰登。能工巧匠频出,物资充沛。市场熙攘,人潮涌动,货物琳琅满目。大街小巷,车水马龙,满载货物的车辆川流不息。贸易昌盛,商船扬帆远航,通江达海,与异域互通有无。财富如涌泉般汇聚,人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如此盛世繁荣之景,即便是汉唐也见所未见。你又何必执着呢?”

狄青叩拜说:“多谢大师的点化,狄青出于边区。出身寒微,见识浅薄,您所说的那繁荣景象,我见所未见。我看到的是,党项和契丹人的不断骚扰,掠边,抢粮食和牛羊。边疆的士兵和百姓,生活的很辛苦。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皇帝,北征燕云,西征党项,但都无功而返。这是我看到的!”

逍遥子并不正面回答狄青的问题,而是笑着说:“难不成,你是想要帮助大宋的官家收复燕云十六州,夺回河西地区?”

“不,不是帮大宋的官家夺回,是为大宋的百姓夺回。为天下苍生,和华夏民族夺回!”

狄青用坚毅的眼神看着逍遥子。

“华夏?你怎么就敢说,辽国不是华夏的一部分?党项不是华夏的一部分?”

逍遥子看着狄青说道。

“辽国有一百多万汉族,剩下的才是契丹!他们承汉制,学汉法,尊儒术。哪里还是当年的蛮夷了?党项人也一样,他们用汉字,说汉语,穿汉服。他们早就汉化了。”

听完逍遥子的话,狄青又沉默了片刻,认真的回答:“那我就更应该为天下一统而努力了……”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狄青若是你想为天下一统做出点贡献,我倒是能够理解。只是狄青。只是战场是比地狱还要恐怖的地方,不仅要分胜负,还要决生死。对付敌人的决心,你有么?”

狄青沉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逍遥子。

忘尘道长出来打圆场了,看着逍遥子说道:“师伯,他才几岁啊,你和他讲这些天下大势,文明演化,是不是太大了一点,他能听得懂么?您还不如干脆点,就说教不教他武功吧!您若是不教的话,那干脆我来,我让他拜我为师,我来教他。我可不想让我们道观里的徒弟,输给党项和尚教出来的徒弟。”

“忘尘,就你那两把刷子,你有信心让狄青九天之后就能战胜焦用么?”

“我那倒是没这个本事。”

逍遥子看了看狄青,又看了看地上被猴子撕碎的《太平经》说道:“华山猴灾频出,今年最为严重,毁我经书,扰我清修实在是可恶。”

狄青心领神会的说:“逍遥子师傅,我愿意为您驱赶猴群,让它们不再骚扰道观。”

逍遥子笑着点点头说:“哈哈哈,好好好,如果你能成功驱赶猴群,不再让猴子扰我清净,我就提前几年教你武艺和兵法。”

狄青听到逍遥子答应传授他武功和兵书,兴奋的叫到:“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狄青能否成功驱赶猴群,逍遥子又是否会履行诺言,传授狄青武功和兵术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