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考问课业

李治连连点头,应道:“父皇,儿臣明白。儿臣也曾听闻,在民间,百姓们皆以孝为先,家庭之中父慈子孝,和睦相处,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儿臣心想,若我大唐上下皆能尊崇孝道,将孝道之风盛行于每一寸土地,那必定会呈现出一片盛世繁华之象,大唐的江山社稷也将固若金汤。”

李世民微微点头,心中对李治的回答颇为满意。他站起身来,踱步走到窗前,目光透过窗户,望向窗外那庭院中的景色。庭院中,花朵娇艳欲滴,绿草如茵,微风拂过,花枝轻摇,绿草摇曳,一片生机盎然。李世民若有所思地说道:“治儿,你身为皇子,日后所要承担的责任重如泰山。如今你能领悟《孝经》要义,朕深感欣慰。但你需知晓,这仅仅是你学习之路的开端。你还需广泛涉猎更多的经史子集,深入探究其中的奥秘,透彻了解治国理政的精髓与门道。朕衷心期望你能成长为一个既有高尚德行,又具非凡智慧的皇子,将来无论是辅佐兄长治理国家,还是就藩后为大唐的黎民百姓谋求福祉,都能够不辱使命,不负朕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治亦走到窗前,静静地站在父皇身旁。他学着父皇的样子,目光随着李世民的视线望向远方,眼神坚定而明亮,掷地有声地说:“父皇,儿臣定当竭尽全力,努力学习,绝不辜负父皇的殷切期望。儿臣在学习之余,亦常常悉心观察宫中诸事。儿臣见父皇处理政务之时公正严明,赏罚分明,令儿臣深感钦佩。儿臣亦渴望学习如何才能做一个明辨是非、洞察善恶的人,如何巧妙运用大唐的律法,使其如同坚固的盾牌,更好地保障百姓的安居乐业,护佑大唐的太平盛世。”

李世民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笑着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李治的肩膀,打趣道:“你这孩子,年纪尚小,考虑之事竟如此周全。这宫中之事犹如一团乱麻,复杂多变,暗藏玄机,你能有此敏锐的观察力,着实很不错。不过此刻,你的首要且紧要的任务依旧是好好读书,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与学识。朕自会为你精心安排更多的良师益友,助你在学海中乘风破浪,更上一层楼。”

李治心中满是对父皇的感激之情,他真诚地说道:“多谢父皇关爱。儿臣尚有一事,心中疑惑不解,想请教父皇。这《孝经》中所讲的孝道,在面对国家大义之时,又该如何抉择呢?比如,倘若有外敌入侵,儿臣是应当先尽孝于父母,陪伴在他们身边,还是应当先尽忠于国家,奔赴战场奋勇杀敌呢?”

李世民微微一愣,他未曾料到李治会提出如此深刻且尖锐的问题。他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之后,神色严肃地说道:“治儿,在朕看来,国家大义与孝道实则并非相互矛盾、水火不容。当外敌悍然入侵,为君者理应挺身而出,带领万千臣民奋起抵抗,浴血奋战。此乃为了守护大唐的锦绣山河,保护无数家庭的安宁与幸福。而每一位大唐的臣民,自然也包括你,都应当毫不犹豫地将国家的安危置于首位。因为唯有国家太平昌盛,百姓方能安居乐业,父母才能真正安享晚年。从这个层面而言,这亦是一种更为广义、更为深沉的孝,是对天下所有父母的大孝。”

李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缓缓说道:“儿臣明白了,父皇。就如同古时的那些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宁,毅然决然地舍小家为大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行为,实则也是在以一种独特而伟大的方式践行孝道,只不过这种孝的境界更为宏大,胸怀更为宽广。”

李世民满意地点头称赞:“正是如此。治儿,你能如此深入地思考问题,这足以表明你对学问并非囫囵吞枣,而是真正用心去领悟,去探究其中的深刻内涵与精髓。”

这时,一旁侍奉的太监轻声说道:“陛下,萧德言大人求见,说是前来向陛下汇报晋王殿下的学业情况。”

李世民微微抬头,说道:“宣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