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战火重燃的西线战场。大将军姜维,这位蜀汉的中流砥柱,身骑一匹矫健的乌骓马,周身散发着凌厉的气势。他面容坚毅,剑眉斜插入鬓,深邃的双眸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果敢与睿智。
此刻,他身着一袭黑色的战甲,披风在烈烈北风中猎猎作响,宛如一位从战火中走来的战神。只见他手中马鞭一挥,高声喝道:“众将士听令,今日我等挥师北上,定要夺回我蜀汉的疆土,重振汉室雄风!” 声如洪钟,响彻整个军营,十二万蜀军精锐,在他的鼓舞下,士气高涨,齐声呐喊,那声音仿若能冲破云霄。
姜维率大军自汉中挥师北上,其势如雷霆万钧,直逼雍凉。大军所到之处,旌旗蔽日,鼓角喧天,仿若一道黑色的洪流,迅速冲垮了沿途的抵抗,一举攻下战略要地下辨。
下辨一失,整个凉州门户大开,姜维立马于城下,望着远方广袤的土地,目光中满是坚定与决绝。他轻抚着乌骓马的鬃毛,喃喃自语道:“凉州,不久之后,便会重回我蜀汉怀抱。” 言语间,已然将这片土地纳入蜀汉版图的决心展露无遗。一时间,西线告急的烽火,在晋军的营垒中熊熊燃烧。
雍凉都督钟会,站在营帐前,望着远处那滚滚升腾的硝烟,面色凝重如霜。自姜维大军出动的那一刻起,他便如芒在背,心中暗忖:“姜维用兵如神,此次来势汹汹,绝非以往可比。这不仅是关乎疆土的争夺,更是晋与蜀汉命运的生死较量。一旦防线崩溃,晋朝西陲将门户洞开,后果不堪设想。”
“报 ——” 一声急促的传令声打破了沉默,一名斥候飞奔而来,单膝跪地,高声禀报道:“都督,下辨已被蜀军攻克,姜维大军正向凉州腹地推进!” 钟会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缓缓转身,走进营帐,下令召集众将议事。
大帐内,气氛压抑得近乎窒息。诸将面色凝重,各自思索着应对之策。杜预,这位日后名震天下的军事家,此时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都督,如今蜀军势大,我军唯有集结优势兵力,与之正面对抗。当年司马懿对抗诸葛亮大军的策略,或许值得我们借鉴。坚守城池,以逸待劳,消耗蜀军的粮草与士气,待其疲惫之时,再寻机出击。”
钟会微微点头,心中却暗自思量:“杜预所言,不失为稳妥之策,然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司马懿的策略能否在今日奏效,实在难以断言。姜维可不是轻易能对付的对手啊。” 但他并未言语,只是静静地听着。
就在这时,监军卫瓘却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却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兴奋:“都督,吾有一计,可使蜀军全军覆没!此计虽险,但若成,不仅能击退姜维,更可一举歼灭蜀帝刘璿的十五万大军!”
钟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与期待,示意卫瓘继续说下去。卫瓘迅速靠近钟会,在其耳边低声细语,言辞间神色飞扬。钟会听得连连点头,脸上却渐渐浮现出一丝犹豫之色。
他的内心开始了激烈的挣扎:“此计若成,无疑将是一场足以彪炳史册的大捷,我钟会也将因此立下不世之功,名垂青史。可这背后,却是无数百姓的性命。一旦实施此计,必将生灵涂炭,百姓遭殃,而我也会成为千古罪人,背负万世骂名。我钟会一生追求功名,可这功名若要以苍生的苦难为代价,又有何意义?”
在这两难的抉择面前,钟会内心痛苦不已。他深知,这不仅是一个军事决策,更是一场道德与功利的激烈交锋。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此计太过重大,非我一人所能决定。我需与征西将军司马伦商议,由他定夺。” 他想着,或许司马伦能从另一个角度,帮他解开这道难题。
于是,钟会带着几个随从,快马加鞭,前往司马伦的营帐。此时的司马伦,同样陷入了困境之中。蜀帝刘璿亲率十五万大军,正沿着渭水一线稳步推进。刘璿虽无实战经验,但在众臣的辅佐下,进攻部署竟也井井有条,令晋军难以找到破绽。
听闻钟会前来,司马伦赶忙迎了出去。两人相见,寒暄几句后,便直奔主题。钟会将卫瓘的计策详细告知司马伦,言罢,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回应。
钟会心中忐忑,暗自揣测:“不知司马伦会作何决定,他向来行事果断,可此事关乎重大,他应该也会慎重考虑吧。”
司马伦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他的脑海中迅速权衡着利弊。此计虽狠辣,却不失为一个扭转战局的绝佳机会。一旦成功,不仅能化解晋军眼前的危机,更能为司马氏立下赫赫战功。想到这里,他咬了咬牙,决然说道:“此计可行!就依卫瓘所言,全力实施!”
钟会微微一怔,他本以为司马伦会有所犹豫,没想到对方竟如此果断。但转念一想,他便释然了。司马伦在司马氏中,本就以行事果断、不择手段着称。在他眼中,结果往往比过程更为重要。
小主,
接下来,两人又详细商议了后续的作战细节。此次作战,核心在于诈败诱敌。晋军需佯装不敌,有秩序地撤退,将蜀军引入预设的包围圈。而这一切,都需要做到天衣无缝,不能让蜀军有丝毫察觉。
商议完毕,钟会起身告辞。他深知,这场战争的胜负,此刻已系于一线。卫瓘的计策,犹如一把双刃剑,虽能克敌制胜,却也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而他,作为这场战争的指挥官之一,将不得不肩负起这沉重的责任,直面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回到营帐后,钟会迅速召集众将,传达了作战计划。诸将听后,虽面露难色,但军令如山,无人敢有异议。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即将在这西线战场上拉开帷幕。
与此同时,姜维在攻下下辨后,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手中紧紧握着一卷兵书,时而停下,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他深知晋军绝非等闲之辈,钟会更是足智多谋。于是,他一边整军备战,亲自检查士兵的装备,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将士们,胜利才刚刚开始,晋军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为了蜀汉,为了我们的家园,奋勇向前!” 一边派出多路斥候,密切监视晋军的动向。
而蜀帝刘璿,在得知姜维顺利攻下下辨后,也备受鼓舞。他亲自率军,加快了向渭水的进军速度,试图与姜维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一举突破晋军的防线。
在这风云变幻的战场上,各方势力都在紧张地筹备着,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究竟是姜维的蜀军能实现北伐大业,还是钟会、司马伦的计策能够成功逆转战局?这一切,都将在即将到来的决战中揭晓。
随着夜幕的降临,战场上一片死寂。唯有那点点篝火,在黑暗中闪烁摇曳,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雨。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正悄然酝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