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免除琼布税,刘二福的声望一下就在百姓心中起来了,平日里忙的不可开交。
几个孩子也不闲着。
小生带着苏多田,将隶属县衙的铁匠铺重新修整了一遍。
修整好的铁匠铺,除现有周师傅,还新雇了三名学徒,一个炼铁师傅,和一个烧炭老师傅。
小生将水洗后自然晾晒干的煤炭,取出一部分交给烧炭和炼铁的两位师傅。
让他们像烧制木炭那样,根据过往经验,将煤炭烧制成焦炭。
用煤制焦的想法,是刘二福提出来的。
因为在他强大的知识储备中,对焦炭在高炉炼铁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印象深刻。
只是,他并不知道焦炭的制成办法。
最后还是小生灵光一闪,联想到了木材制炭,便想着如法炮制。
小生忙着制炭和锻造农具,年年则更多的是往田间地里跑,与老农户问询农具心得,并亲自进行刨地试验。
发现不足或不解之处,都会在回到家后,第一时间与父亲、兄弟们共同探讨。
家人们认真以待,思考后给出不同的意见,包括发现新的农具弊端,以及新的改良方法。
不论是否有用,年年都一一用笔记录下来,然后开始废寝忘食的制图。
画好的图纸修修改改,上百次后,总算满意的年年,拿着两种不同农具的图纸,来到了父亲的书案前。
父子俩默契很好,刘二福刚将毛笔归置好,年年就已经将书案中间的位置给清理了出来,并摆上了自己的两张图纸。
父子俩相视一笑。
随后刘二福埋头细看,敛眉思考片刻,没有如之前一般再给出改进意见,而是提笔写下了一个“可”字。
年年大喜过望,在父亲的指导下,于图纸上细致署上自己的名,烙上印章。
之后便神采飞扬的来到铁匠铺,将图纸交付给了小生。
小生开心的与弟弟击掌,吩咐周师傅加急赶制。
晚间,县令家的花厅。
“在经过多次失败后,今日终于制成了焦炭,刚想回来跟你们分享这难得的好消息,年年就带了图纸过来。”小生笑着道,声音清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