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外公讲古,为了让自己把艰涩的文言文啃下去,便教导说:“古人考取秀才功名,以及成为未来官吏,前后需要熟背四十几万字。现在外公只不过是,让你把圣贤书一字一句读两遍,是不是没那么难?”
书香世家出身的外公,从不懈怠把平生所学都教给自己的后辈。
而今,真就应了外公那句:"凡有所学,皆有所用。"
无论是之前童生试时,还是现在进学时,自己都因前世所学受益无穷。
一天的课程下来,刘二福感触良多。
一是何其有幸,前世能生在陆家,成为陆家人。
二是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教育。
古代真不愧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典范。他会根据学习者已有的经验、每个人的不同进度安排教学,是真正意义的一对一授课。
而且,每位夫子都对自己所教内容、所教学生极为负责。学生不止要背,要理解,还要会讲。讲就是要把夫子所教,原原本本地再讲给夫子听,夫子满意视为合格。如遇不好学、不成器的学生,打也要打到他学会为止。这看似粗暴的教育方式,又何尝不是负责任的表现?
我们常言‘尊师重道’,这对古代学子而言,一定都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都曾受过夫子的谆谆教诲,在自身取得成功后,便向天下人宣扬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原本并无过错。只是某些行业、某些人的‘师’,并不能称之为师。他们挂着师的外皮,大行师之待遇,让很多人一生都在为‘尊师’二字所累。
“你吃饭在想什么呢,这么认真?”
刘二福的思绪被卫聪明拉回吃饭上,想到接下来自己要去藏书阁的事,便道:“想着待会你们要不要跟我一起去藏书阁。”
有些事情,自己知道就好,没必要对人言。尤其是前世种种,从头到尾,刘二福都没想过要跟任何一个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