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第四张和第五张墙报的作者,应该是同一个导师。

而且导师就在现场指导他们怎么张贴墙报、怎么回答参观者的提问。

他们的导师是位女性,应该不到四十岁,衣着举止都在细腻中透露出干练,早在徐生洲一行人出现的时候,她就注意到了他们。等徐生洲走过来的时候,她快步上前主动打招呼道:“你们好,我是岭南理工大学数学学院的林聪妹,这两位分别是我的硕士潘潇华、曾婷。欢迎你们来参观指导。”

没有博士生,意味着她大概率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甚至有可能只是讲师。

高健明白对方的关注点,首先介绍徐生洲:“这位是京城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徐生洲教授。”说完怕她不清楚,又解释一句:“今年上半年刚完成冰雹猜想的证明,是本次年会的大会特邀报告人。”

“喔——,原来是徐教授!我知道、我知道!”林聪妹颇有化身小迷妹的激动:“虽然和您不在同一研究领域,但真的对你仰慕已久。只因为我们学校在南边,北方去的少,一直没有机会向你当面请教,竟然不识庐山真面目!潇华、曾婷,赶紧过来向徐教授问好。”

“徐教授好!”

那个叫潘潇华的男生倒是老老实实,而那个叫曾婷的女生就活泼多了:“哇,徐神,真的是你吗?没想到真的能遇到你!你是我的偶像,能给我签个名吗?”

“?”

徐生洲一头雾水:我又不是明星、网红,也不是什么画家、作家,要什么签名?

林聪妹也杀气腾腾地看向曾婷:“曾婷,你干什么?!”

曾婷委屈地瘪瘪嘴,只能退而求其次:“那徐神,我能和你在墙报前合个影吗?”

林聪妹眼前一亮:这个可以有!

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无非就是我来(凑个热闹)、我见(围观业内大佬)、我吃(祸祸茶歇自助餐)三件大事。其中,“我来”“我吃”跟平时课题组的团建活动并无太大区别,只要不丢人丢到外面就行。核心是“我见”。

最次最次,也要趁没人的时候跑到年会主会场上拍张照。

能跟院士、杰青握个手,就算没白来。

如果墙报能得到专家学者只言片语的称赞,那就更好了,以后学位论文后记中都可以浓墨重彩写上一句“研究成果得到着名学者××教授正面评价”之类的话。

徐生洲现在的咖位虽然比不上院士,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却超出杰青好几个身位。如果能在墙报前合个影,回去新闻报道的素材都有了,标题就叫《课题组成果在第三十届中华数学会年会期间得到与会专家高度认可》。有图为证!

林聪妹殷切地看着自己的弟子:待会儿合影的时候,能不能把老师我也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