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阴影之外 凡尘丹阳 1237 字 10天前

“饥饿蝗虫”,万兽栖地特有的小型生物,它们分为两种,其一体长35.5-41.5毫米,其二则为39.5-51.2毫米。

第一种“饥饿蝗虫”通常为翠绿色或黄褐色,颜面垂直,触角淡黄。宛如绒毛编织而成的触角能辨认方向,复眼位于头上部,左右两侧各一只,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单眼位于复眼与触角中间各一只,还有一只则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倒等腰三角形,单眼仅能感光。

其取食器官由五部分组成,包括上唇、下唇各一片,上颚、下颚各两片,舌一片。上颚十分坚硬,能轻松切断、嚼碎植物茎叶。

它们的前、中、后胸各生有一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后足。足是分节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叫跳跃足。

前胸背板中隆线发达,从侧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

中胸与后胸上各生有一对翅,前翅和后翅。前翅狭长、革质,覆盖于后翅上。其大多超过后足胫节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纹,群居型较深,起保护作用;后翅宽大、膜质、柔软、无色透明,常折叠在前翅之下,飞行时展开,是适于飞翔的器官。

腹部由十一个体节构成。在其腹部第一节的两侧,各有一个半月形的薄膜,这是蝗虫的听觉器官。

在蝗虫中胸、后胸和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一个小孔,这种小孔叫气门,共有十对。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而气体交换则是通过气管与组织细胞完成的。

第二种“饥饿蝗虫”则身体呈现黝黑色,并且背翅巨大且生有无数倒刺。它们的口器强健有力,除了无法啃食砖石与钢铁之物外,可以说任何东西都是他们的食物。

如果说第一种“饥饿蝗虫”是扫荡万兽栖地的暴徒,那第二种“饥饿蝗虫”则为这些暴徒的母亲。

因为第二种“饥饿蝗虫”活着的唯一作用,就是定期产卵,延续后代。那些黄褐色的卵块呈长筒形,约45-61毫米,中间略弯,上部略细。上部五分之一为海绵状胶质,不含卵粒;下部则为储藏卵粒腔室,卵粒间有胶质黏附。

每个卵块含卵50-80粒,最多可有200粒,呈斜排列,4-6行。卵粒则呈现圆锥状,稍弯曲,长约6.5毫米,宽约1.6毫米。

由其所孵化出的若虫被兽人族称之为“蝗蝻”,这些“蝗蝻”又细分为五龄。五龄蝗蝻体长约26-46毫米,触角约24-25节。前胸背板后缘向后延伸盖住中、后胸背面,前翅芽长达腹部第4、5节,前翅芽狭长并为后翅芽所掩盖,翅尖指向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