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卿随马子良在景山镇转了一圈,回到县衙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她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接过绿柳递过来的温热布巾擦了擦脸和脖子上的汗,又喝了两杯温茶,缓解了口中的渴意后,沉着脸问了马子良一句:
“景山镇的田地是什么时候落入何、陈,郑,许家人手中的?
除了这个镇之外,还有哪些镇的田地被他们给兼并了?”
青沙是上等大县,几十万人口,辖下共有十六个镇。
大镇有四五万人口,小镇一万余。
“回夫人,景山镇的田地是三年前被兼并的,三年前景山镇发生了大旱灾。
很多田地颗粒无收,虽然朝廷为他们免了税,但田地颗粒无收,老百姓的吃饭也成了大问题。
何、陈,郑,许四家趋机出面。
确切来说,主要是何、陈两家出面,景山的良田大多被他们两家收入囊中,其它两家占的份额很少。
他们以大善人的姿态出面,告诉景山镇百姓,愿以高出正常田价两成的价格收购他们手里的田地,帮大家渡过难关。
并承诺五年内,若卖地百姓手里有足够的钱后想要赎回田产,他们愿意无条件将田产还给他们,价格按时价即可。
若五年还没有赎回去,那这土地就不能再赎了。
这五年内,卖地的百姓可以租他们的田去种,但是要交三成半租。
一般佃田都是三成租,何、陈,郑,许几家买田的时候出价比时价高了两成,多收半成租是应该的,大家对此并无意见。
就这样,景山镇的百姓欢欢喜喜,感恩戴德的将手里的田地卖给何、陈,郑,许四家人。
至于再买回去?田地到了他们手里之后,现在的价格已经比三年前翻了一倍不止。
这些靠着佃田生活的百姓根本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