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们还要搞内讧。
而大熙国库的收入来源除了税赋,就是盐引、糖引。
税赋分商税和农税。
大熙的商业不算落后,但和发达也扯不上多大关系。
整个国家的商业税赋加起来大约能占到国家总税赋的六分之一左右。
盐引和糖引占六分之一,其余的全靠农税。
问题是大熙许多手握无数良田的勋贵士族不需要交税,需要交税的都是普通百姓。
老百姓手头上的田产不多,粮产又低。
哪怕他们一年到头大多时间都吃不饱饭,能交上来的税赋也有限。
国家若在这个基础上再加赋,那就是逼老百姓造反。
税赋无法提高,开支却一样少不了。
崔至清哪怕有百般手段也无能为力。
回想自己这个外人眼里手握大熙钱袋子的户部尚书近几年所经历的苦楚,他腹中积下的心酸泪都恨不得能流满几条河。
如今太后好不容易找到了可以从根子上改善国库空虚的法子,结果陛下刚在朝会上提出概念,兵部尚书开口就企图断户部的财路,他如何能忍。
虽说开海禁有一定隐患,但好好筹谋,总能解决。
若一直解决不了国库空虚的问题,又一直没有办法让老百姓填饱肚子,那才是天大的隐患。
户部有多穷,他们不知道吗?
你兵部有种,以后别找他要钱要粮,崔尚书越想,看郑尚书的眼神就越是不善。
“你瞪我干什么?擅开海禁,隐患本就很大,咱大熙连境本就不稳,若海防再出问题,谁担待得起?
再说了,你口气这么大,莫非你有改善土壤,增加粮产的法子。
既然有这样的法子,你身为户部尚书为何早些年不提出来?莫非是故意想看着朝廷难堪?”郑尚书也不是什么善茬,立即忿了回去。
“你!”崔至清大怒,恨不得撸起袖子和他干一架。
“先别吵,陛下,崔大人,不知氮磷钾和改善土壤的概念是谁提来的?”老持稳重的顾相站出来制止两人的争吵,并问出一句关键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