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勤快麻利,力气又大,干活比男人还强,家里的庄稼年年都是丰产。
最关键的是,她还有一门烙饼的好手艺。一到年节或者官员休沐的日子,她就带上儿子挑起担子,去县城卖烙饼。她烙的饼比别人家的好吃,来买的人很多,一天下来就能赚四五百文钱。
因此,她们孤儿寡母的,却比王氏母女这有丈夫有亲爹的,日子还滋润百倍。
十二岁的赵小宝像个小大人一样,恭敬地接过汤碗,笑道:“多谢紫金姐姐款待。”
见他如此有礼,陈紫金笑向钱大娘道:“小宝这么懂礼,不上学可惜了。”
钱大娘微微叹了口气,摸了摸儿子后脑勺,“他老娘只有这个本事,供他吃穿不愁身上不冷,就已经到顶了,想再供他上学,怕是下辈子的事了……”
赵小宝转头望着他娘,眼睛笑得亮晶晶:“娘,我不喜欢上学。”
钱大娘会心一笑,她知道是儿子怕她难受,故意这样说。往常带他去县城卖饼,他总蹲在地上,用树枝一遍遍写沿街店铺匾额上的字。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不喜欢上学?
王氏笑夸:“小宝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李老爷子拍了拍身边的小孙子板儿,气哼哼地道:“就知道吃,你啥时候能有你小宝哥这么懂事,你爷爷做梦也要笑醒!”
三岁的李板儿哪里听得进这些,一心只扑在他最爱的红烧肉上。
李老奶奶瞪了自家老汉一眼,“吃肉还堵不住你的嘴,净说些没用的废话!”
瞪完眼,转头对着陈紫金笑,“紫金丫头啊,你和你娘如今要自立门户了,我们当然乐得帮忙,回头陈家大房要是不肯分家,我们定会拉着赵保长给你撑腰,别怕!”
陈紫金很喜欢跟聪明人说话,这李老奶奶算是领会到了今日这顿饭的另一层用意。
只有王氏还稀里糊涂的,讷讷地问:“要分家?她大伯那里怕是不肯……”
钱大娘也心领神会,望着王氏摇摇头,“王大姐,按住陈老大不难,难的是山上那位!”
老陈家的那位老奶奶,独自居住在山上,七十岁了还下地干活,耳聪目明。
眼见都快抱孙子了,这陈老奶奶还是咬定青山不松口,坚决不分让儿子家。
谁提分家,她就拿大棍子打谁,还到在丈夫坟头去哭。
在乡下村里,这年岁,谁家也不傻,兄弟但凡有两个的,都是娶了媳妇就分家。
独她老陈家是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