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厂采购科的职工看着眼前滔滔不绝的男人:“奇怪?”
中都职工陈定国为了能拿下一厂的外包生产,仔细琢磨好词,在家里反复练习,一直练到口干舌燥。
来一厂之前,陈定国还有些紧张,结果一厂采购科的工作人员问了他的单位和名字后,直接让他介绍一下此行的目的。
陈定国本以为一厂的人会刁难一下他,或挑刺来达到不外包给中都的目的。
没想到一厂职工的谈话都是按照陈定国练习时假设的顺序进行的,陈定国微微放下心来,开始重复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的稿子。
陈定国提前编好的稿子繁琐冗杂,采购科的职工却一直没有打断他,陈定国越说越顺畅,紧张也渐渐消散了。
陈定国觉得这是他发挥的最好的一次,语速不快不慢、感情充沛、吐字清晰,对拿下这次外包的信心又足了几分。
殊不知采购科的人根本没有听陈定国的在说些什么。
这名采购科的职工名叫丁二桂,在采购科算得上三把手。
其实丁二桂之前并不是采购科的人,当然也不属于其他科室,他原本待的那个部门比较松散,勉强和采购科、后勤办等部门属一级。
只是原部门还没来的及确认名字、正式成立,就被取消了,员工都并入采购科,由采购科统一管理。
如果丁二桂原部门立牌成立了,应该叫外包生产科(办)。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受限于技术,外包生产很常见。
一个厂子越大,发展越好,接到的订单越多,需要外包的生产也越多。
平城一厂就是上面这种情况,随着外包业务的增多,临时指派某科室的职工去交接已经忙不过来了。
贴了招工公告,专门招人负责这方面的业务,顺着时代的潮流,负责外包的职工越来越多。
厂领导觉得一直让这伙职工这样散着也不是事,反正人数也够了,不如成立一个新科室。
负责外包的这些职工听见风声,都很高兴,私下里讨论着科室什么时候能成立,谁来当新科室的主任,外调还是从他们当中选?
岂料,自厂领导有建新科室的想法后,能够外包的生产工作越来越少。
到后来,厂领导觉得负责外包的职工太多了,调走一部分去了其他部门,外包职工变得越来越少。
最后,一厂愈发全能,一年到头都不一定有一个需要外包的生产工作。
外包职工没什么可发挥的空间,剩下的人也不多,索性直接并到了采购科。
丁二桂在干外包的时候就是个机灵人,来到采购科也下定决心好好干,这些年下来,也算有了点成绩。
一个多星期以前,在去食堂路上,周厂长突然跟他说了一句:“过两天有一个中都汽车厂的人过来跟你洽谈外包生产的事情,你接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