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最后店铺不让开了,包子铺的老板失去了一份临时工作,烤肉店老板应该能全身而退。”
小主,
“我们和他们不一样,我们两个人走到今天费了多大的力气,如果我们掺和进去被处理了,代价太大。”
“还有一点,你我工作都这么忙,撂不下手,奶奶年纪也大了,孩子年纪小又在上学,谁去打理生意呢?”
“总不能为了一个还没实施的想法辞职吧?”
"一个小小的包子铺就困住了三个劳动力,就算你或者我辞职了,一个人干的过来吗?"
林嘉琦放软了语气:“如果你真想做生意,那等以后真放开了,咱们再去也不迟,你原本不就是这么想的嘛。”
"你就当什么变故也没有,依旧按照原来的计划前进。"
周兴然理解林嘉琦的担忧,她所说的一切也都是做个体要面对的困境。
但现在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市场这么大,先进场的人多吃,周兴然不想轻易放弃。
“我们不一定要亲自出面,找个人合伙,我们多出一点钱就是了,唯一的风险就是这些钱打水漂。”
“找人合伙?找谁?”林嘉琦想了一圈也没想到合适的人。
周兴然有一个人选:“你觉得苏厂长怎么样?”
“苏伯伯?!他会愿意吗?”
“不知道。”周兴然诚实的摇头,“或许他早已经开始了。”
周兴然之所以想这么早下场,也是为了多积累一点资本。
如果梨乡沟发展顺利,厂子建起来后估计还能得到县里的扶持,这时如果跟着往里面投一点钱,以后就是坐在家里等收钱。
周兴然也想在周兴国的妻子简瑶身上投资一笔钱。
细数家里所有人,除了简瑶,其他人都像林嘉琦说的,如果放弃工作去做个体户牺牲有点太大了。
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下岗的多是工厂的流水线工人,政府工作人员没几个被辞退的。
周兴国这样的技术工人,十年后如果他成了高级技工,每个高级技工都是宝贝,工厂不可能辞退。
就算一个厂子辞退了,去另外一厂子应聘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如果不想再给厂子打工,自己收拾一个门店搞个体,不管什么时间、不管在哪里都能很快扎根下来。
归根结底,是周兴国的自身竞争力高。
简瑶的竞争力比较一般,工作可替代性强。
简瑶提前买断工龄出来做点小生意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所有的兄弟姐妹当中,不算周兴家这个剑走偏锋的,也是周兴国这个小家相对弱势一些。
"孩子现在还小,咱们的父母身体也康健,用不着操心,但是十年后,二十年后呢?"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需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嘉琦,我不想你嫁给我这么多年,老年还要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
周兴然既然选择在平城定居,自然不想三个孩子以后因为生活困顿再回到老家生活。
三个孩子在学业上花不了多少钱,大概率就是在平城、沪上的几个学校打转儿。
如果孩子要出国读书,那是一笔大开销,但这几个孩子读大学、研究生的年纪,出国还很困难。
就算真要出国,也是通过国家出去,学费什么的不用担心。
还有三个孩子的嫁娶问题。
他们现在住的这个小院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家里只有他们六个人,那可以一直住下去。
如果三个孩子都在这个小院里嫁娶,和他们的对象、孩子一起住在这里,那将十分拥挤。
所以,还要准备一笔买房钱。
买房最好的时机有两个,一个是八十年代初,一个是21世纪初。
这两年刚结束震荡,正在给一些人翻案、返还财产。
财产返还后,其中肯定有些人不愿意再在平城生活,卖卖资产可能就找关系润了。
如果想要接手老房产,这几年是最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