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注意便可,身为臣子,自不能触怒君主。”
“多谢公子。”
说完了正事,扶苏便聊了一些关于蒙恬的趣闻。
听得蒙毅哈哈大笑,言道自己母亲听到这些趣闻,思念可去大半。
两人闲聊一会,话题便逐渐回到国事之上。
“治粟内史这一变,朝中诸臣可是有些惶恐不安啊。”
蒙毅微微感叹一声,颇有种怀才不遇之感。
“此话怎讲?”
扶苏就不在朝堂,对于这些朝中变化也是听父皇讲过。
此次蒙毅来到,他定人要问问这位亲历者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陛下重任青壮之人为朝中九卿,很多人都在担忧大秦又看上了谁家的地盘,要去攻略一番。”
扶苏笑了笑,“北方百族之地,五岭越地,河南地,这几处地方必为我大秦疆域。”
蒙毅看了看扶苏,发现这位以往有些怯弱的公子,此时展露出的神态颇有杀气。
脸上不由得露出赞赏神色,“公子有意让这些地方成为秦之郡县。”
扶苏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看父皇的意愿吧。”
两人默契的都没有在向下说去,这就涉及到储君之议。
如今那个牌匾上的锦盒内,藏着谁的名字,他们两个不便说出来。
蒙毅则转移了话题。
“战事起,必然有人立功,旧臣的位子便要让贤。”
扶苏点了点头,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老农头和如今上林学正那般潇洒让位。
这便是问题所在。
为了稳住目前的状况,自己的父皇对一些功勋之人的位置不能随意调整。
同时也要优待这些人的后人,一些吏员位置,也要给他们分润。
若想安稳,款待下属,是必要的手段。
不然一但再遇危机,谁还会拼命往前冲。
只是这样的话,便又难免出现新的问题。
新旧之争在所难免。
“这会是一直存在的问题。”
扶苏给了个结论,然后又道:“其实也不是没有法子。”
“哦?公子有改变这种情况的法子?”
扶苏笑了笑,“这法子我不敢说,你回去之后,父皇若问起,兴许会告诉你。”
蒙毅见扶苏如此,也就不再追问,想必又是什么惊天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