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治粟内史府。
萧何将手中报纸递给了正在盯着吏员们计算钱粮的农乙。
农乙放下手中的茶盏,接过看了一眼,便叹了一句。
“这平准府好大排场,当日就有近千家商铺登记。”
萧何笑了笑,“商贾闻风而动,陛下给了如此大的职权,便是要吸引天下商贾为大秦出力。”
“如此也好,规范了市场,诸多操控的黑手也能消停一些。”
“一家一地商贾自然无法同如此庞然大物做斗争,如此财货流转也能更加顺当,平准府日后在朝野威望必将再上一层。”
农乙笑了笑,“他们就算是上天了也不能不吃饭。粮食始终是大秦根基,陛下可等着咱们筹措军粮呢。”
萧何便问道:“今年秋赋可有优免。”
农乙放下手中报纸,摇了摇头,“应当不会再多,三成田赋已是极限。”
“可惜隗状公不在了,不然也可以让诸多勋贵之家出让些粮食给黔首。”
农乙叹了一句,“无妨,这群人早就闻着荤腥去了其他地方,你没看新添的商律吗?”
“是那项公益免税的政令?”
农乙点头,笑道:“这何尝不是另外一个隗状公。公益免税只是一个由头,可利乡里又可省国力。”
“听闻将作少府那边做了件大事,底下已经有人将那个‘少’字拿下去了。”
大秦钟楼建造的事情也在立秋这天正式动工。
渭水与万胜大道交错的大桥边也围拢了不少看热闹的人。
“他们倒是抢先叫上了,不过以将作少府这个劲头,单独开府也未尝不可。”
萧何笑着摇了摇头,“还是要看咱们陛下的意思,压了这么久看样子仍需要那些匠人的位置往上走走才行。”
农乙笑了笑,对于这位得力副手说了句,“何兄对朝野之事看得清楚!”
“上吏谬赞,咱们这些旁观者看看热闹而已。”
两人顿时都笑了起来。
无论商贾和匠人们怎么折腾,他们太仓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
而且如今大秦良田连续丰收,多少人即使有意见也不敢开口说三道四。
各地农学更是火热,基本上覆盖了大秦底层县邑。
无论六国之人多么抵触秦律,增产的农法出来之后,也由不得那些人不学习。
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开口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