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农业的底线

开口的是公输合,对于这老头的快言快语,秦始皇已经习惯了。

“大秦疆域,都是农家之地!只看诸位先生可有那个本事!”

种言拱手道:“陛下,如今秦之疆域广袤,各地气候不同,若依老夫之见,当在各郡设立农家田院,以验证农法差异。”

秦始皇连连点头,“朕已令人去选址,就等农家之人选择了!”

老农头去往长春郡便是这件事的开始。

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当地的气候影响。

老农头亲自坐镇的长春郡,便是要培育出耐寒作物。

而各郡作物差异,并非要按照郡县分布,而是要看区域性的气候影响。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一水之隔,天差地别。

“农家务实啊!言兄恐怕想不到,咱们这陛下,早就盼着你们来呢!”

匠承在旁边笑着打趣,秦始皇对于百家的安排,早就是伏线千里。

种言则是深深施礼,“多谢陛下。”

秦始皇则是连忙拦着老人,“先生先别急着谢朕,朕还有礼物相赠。”

说着命侍从拿出一图,教给种言。

“这是后世作物生长分布舆图,农家之人任务艰巨,朕要代天下人,先谢过诸位!”

种言双手接过这图,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的喜悦之情。

“陛下,有了此物,农家必立大功!”

“有先生此言,朕便放心了!”

这是一幅后世的舆图,有些绘制的地方自然与现在有所差距,这些都要农家之人去实地验证。

“朕承诺设立农学,心想着等到治粟内史回归,两脉农家之人齐聚之时再行此事。但时不我待,今日,趁着三家齐聚,就在这田野之中,成了大秦农学如何?”

“彩!”

众人一阵欢呼。

众多农家之人涨红了脸,并不觉得秦始皇此举是怠慢了他们。

于带着大秦未来之地的田地里,成立面向未来的农学,这将是一件流传后世的美谈。

种言则是带着激动的神色,大笑道:“能做此事者,非始皇帝莫属!农家之人,怎能不应!”

大秦农学成立的消息随着兵家之问流传天下。

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秦始皇此举会给黔首庶民带来怎样的变化。

但是人们从报纸上最后的一句看到了答案。

秦始皇将裱好的麦穗,递给了种言。

“朕希望,这株稻穗不是农家努力的方向,而是农家努力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