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岛国鬼子部队超链接知识贴

其中三个混成旅团是以地名命名:华夏混成旅团,也就是华夏驻屯军,后来组编为27师团。

宝岛混成旅团,前身是宝岛守备队,在抗战初期可以看到的重藤支队或者波田支队这样的名称,就是来自于宝岛守备队,1939年正式组建宝岛混成旅团,1940年组编为48师团。

桦太混成旅团,1939年5月组建驻南库页岛,1945年2月组编为第88师团。

另外就是24个独立混成旅团扩编为师团。

独立混成旅团人数大概是5000到7000人,这些师团在战争中有24个扩编为师团, 独立混成第44、47、48旅团全军覆没撤销,独立混成第1 、21旅团撤销编制。

独立混成旅团之所以被叫做小型师团,主要是可以和师团一起承担野战任务,更有机动性以及独立性。

与师团同一指挥层级

再说独立步兵旅团。

独立步兵旅团主要是代替部分两旅团师团进行守备和治安,从1944年开始总共设立了14个独立步兵旅团。

这两种旅团的区别是,混成旅团遍布于日本全军,而独立步兵旅团为日军华夏派遣军内的特殊编制。

这两种旅团人数其实差不多,主要的区别在于火力和兵员,这两个项目里独立步兵旅团均比较差。

另外请注意,如果是看到混成旅团或者是支队字眼的日军,那么说明这支日军是临时编制,用完就归建了。混成旅团的架构比较大,是以步兵旅团为基础,配属其他兵种,而支队是以联队为基础。

混成旅团很少亮相,不过还是有的,1939年11月从本土近卫师团抽调近卫步兵第1旅团及直属部队组成近卫混成旅团加入第21军参加桂南会战,1940年2月隶属第22军,进入法属印度支那,当年回国,因近卫师团基干部队被派往华夏,近卫混成旅团番号保留至1943年才归建近卫第1师团。

所以说近卫师团没有出国作战那是扯淡的。

混成旅团这个编制再次证明凡事都有例外,日军还是有四个混成旅团是固定编制的,驻东北亚择捉岛第89师团所辖混成第3、4旅团实际是独立混成第43、69旅团的改称。

旅团说完了,再说说独立警备队与独立守备队。

其实看日军最后番号的变化就发现日军越往后混得越差,最后都成叫花子了,也是,本来就是穷光蛋的帝国主义,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独立警备队是1945年日军在最后设立的一套军事单位,司令军衔少将,但是火力比独立步兵旅团还要差,下辖6个独立警备大队和1个作业队。

这个军事单位专门为华夏派遣军所设立,总共13个,目的还是为了驻点和警备,和师团是处在同一指挥体系,指挥架构还是挺高的,不过也是昙花一现的那么个玩意。

而独立守备队与独立警备队一字之差,内容也差不多,都是司令官是少将,兵力也差不多。

独立守备队时间跨度非常的大,依旧是和华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独立守备队1909年在东北设立,1933年改称第1独立守备队,关东军最后发展出来的独立守备队番号为1到9,东南亚及南洋部队的番号为10到18。

这些独立守备队主要就是守备、警备、驻屯,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就是第1守备队,就是这支部队制造了九一八。

独立守备队在投降前全部不复存在,因为这些部队不是变成了独立混成旅团,就是扩编成了师团。

所以说在日军在后期的战争中,主要通过师团、混成旅团、独立步兵旅团和独立警备队来进行战争活动。

除了这两种守备队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守备队同样令人喷血——那就是关东军国境守备队和驻屯队。

这个部队同样不是野战部队,算是边防部队,从1938年就开始组建了,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防范毛熊,所以基本上都是在工事里待着,国境守备队和驻屯队司令军衔高低不一,从中佐到中将都不等,巅峰时期国境守备队总共14个,岛国投降前就剩下了一个。

为啥就剩下一个了?因为日军变成穷光蛋了嘛,不断抽调兵力组成野战部队,这些部队全都被拆散填入师团和独立混成旅团。

最后,就是很有意思的守备队,守备队这个名字又正式又不正式,正式是因为千岛守备队最后扩编成了第91师团。不正式是因为很多被拆散的联队及单位守卫城防的时候根据地区名字就叫做了守备队,比如松山的拉孟守备队,守备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属于临时委派,最后整个守备队全部被歼灭。

最后的最后,就是海上机动旅团,总共4个,分别都是各类独立守备队和千岛守备队等各类独立部队组成。

纵观整个日军步兵组成单位,虽然复杂,但也从侧面说明战争动员能力较强,根据岛国陆军的不同要求,能够迅速转变步兵单元形态用来支持战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