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
过去,每逢中原战乱,就会有大量难民向益州流徙。但官府总会堵住几处关隘,不让他们进来。
现在,刘焉作为州牧,有心引进关中、荆州移民稀释益州本地人,那还不简单?放开几处入关通道的查堵就行了。
于是,从东边的荆州、司州、豫州涌来大量人口,进入益州。
这些人口中包括许多受到排挤的士族。
在刘焉有意引导扶持、甚者是强力干预下,这些人口不再是一盘盘散沙,而是聚拢在一家家外来士族周围。
刘焉给他们土地,挑选其中苗子进入军营、官府,刻意培养提拔。
很快,这个群体达到40~50万人,并冒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在益州形成了一个可以与本地士族抗衡的势力:东洲派。
因为他们都来自益州东边的几个州。
他们中出现了许多在后来呼风唤雨的人物:许靖、李严、法正、孟达、许靖、陈只、吴懿、吴班…等等。
州牧刘焉从东来人中挑出精壮,组建成一支6万人的东州兵。
有人才又有强大军队,东洲派很快就把益州士族摁在地上摩擦。
194年,刘焉去世,儿子刘璋接手了权力。
但按朝廷规定,官职不能私相授受。
这时,刘备在庞统的“指导”下登场了,开始实施诸葛亮隆中对计划:谋取益州。
刘璋生来是个厚道人。
使自己州牧任命合法化是刚需、刘备是经过确认的皇室正统、卧龙之计谋、凤雏之执行力、内部出了法正、张松、李严三个卖主叛徒…这些因素加起来,十个刘璋也得掉进陷阱。
后世中华的初中生都知道,夺取益州,是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提出的基本思路。
刘璋哪知道这个?否则,对刘备这只上门拜年的狐狸,即便他再仁厚,也不会那么菩萨心肠。
历史没有后悔药。刘璋被夺权,迁往小县城公安软禁居住。
刘焉给益州留下的政治遗产,是益州派与东州派两大势力的对立与较劲。
刘备的到来,为益州注入了第三股势力,而且是主导益州军事、政治格局的势力:荆州派。
荆州派里也分几股力量:刘备、张飞、关羽、魏延、赵云几家人形成的宗室;糜竺、糜芳、吴懿等形成的外戚;诸葛亮、黄忠、蒋琬、费祎等组成的荆州士族派;姜维、马超、张辽等降将派。
所以,刘备在世时,蜀汉国是荆州派为主,东洲派为辅,益州派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