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子非鱼

刘一鸣不想再和小姨谈论这个话题,就问起她店里的生意。“小姨现在小卖部干顺了吧,生意好么?”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么,你天天在学校还看不到每天我有多忙,要不是你二姨三姨家里的地没人照顾,我都不想让她两走,每个月我给开的钱比在家里种地强多了。还不如让他们都搬到盐城,你姨夫他们在这边随便干点啥都比在村里日子过得好。”小姨赚钱后自信心充足了很多,已经想着另外两个姨妈改变生活环境了。

“额....小姨,你有没有想过你认为的好日子并不一定是我二姨和三姨家里人想要的生活。毕竟两个姨夫的家都在村里,要是搬到城里家里老人谁管。”刘一鸣也想过这个问题,可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这件事不是简单的给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那还不简单,买了房把老人都给接过来。”小姨还在嘴硬,毕竟他也只是刚大学毕业一年,考虑事情还不如刘一鸣。

“现在我们房子那么大,我妈早都想把外公接来盐城,他咋都不愿意。连我外公都说不通他们两家的老人肯定也不用行,毕竟在村里待了一辈子,生活习惯和环境都习惯了,到城里肯定不适应。”

董晓霞不是笨蛋,只是没想到这点,听外甥这么一说也明白这件事情的麻烦。

“在村里有啥好呢,种地那么累,买东西都不方便。”理解和接受是两回事,小姨还是嘴硬的说了句。

“其实农民才是最伟大的,不种地的话我们吃什么。或许下一代人都会到城里生活,可到那时候村里就只剩下老年人在留守,想想就觉得难受。”刘一鸣想到后世的情况内心泛起一阵凄凉。

说是留守不准确,坚守才更贴切点。以后城市规模更大,提供的工作岗位也更多,随便在哪个厂打螺丝也好过种庄稼,最起码是旱涝保收,种庄稼的话遇到年景不好歉收亏钱的事情时有发生。

或许有人说可以合并耕地规模化种植,既减少劳动力又能更合理分配资源。可是这样的话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因为机械化操作不需要用到那么多人力,农民没了只能被迫出去打工。

在家里哪怕只有三两间砖瓦房和几亩薄田,只要努力最起码可以吃喝不愁。离开家后钱虽然赚得多了,可无形中被社会给强制的消费升级。这是在给全社会输血,就是不知道肥了哪些人。

土地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谁也不知道战争和灾难什么时候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