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来人走近,他发现竟然是贾诩,这家伙可是董曜的心腹级别人物。

巡察使之事他早就听说,能让贾诩掌握,可见对其重视程度。

如董曜的心腹将军如果是赵云、张辽吕布等人,那文臣则就是贾诩了。

“来迟一步,勿怪。”

贾诩先前还在府内处理巡察使的事情,听到董曜传唤,便火速赶来。

“应该到齐了,不知伯安有什么打算?”

蔡邕许久不见人来,便问道。

“我先前与您提过,压制世家豪族,现在决定动手了。”

董曜之前的计划便是推行科举,首先便从武举开始。

随着时间推移,也该是时候行动了。

只是开始之前,还要问一下蔡邕的意见。

“求贤令,唯才是举难道还不够?”

蔡邕有些意外,本以为这就是压制世家的手段。

现在看来不尽然,竟然还有另外一手打算。

“不够,接下来我将推出科举制。”

接下来董曜将他知道的科举制讲给二人,其中摘取了隋、唐的一些例子。

尽可能的化繁为简,让事情变得通俗易懂。

蔡邕,贾诩听完后逐渐沉默下来。

察举制,诞生了世家,确立了他们的地位。

科举制,一点点压缩世家的地位。

求贤令如果是小小针对一下世家豪族,那这科举制的诞生,便是冲着世家命根子去的。

若真能成功,董曜便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你们若是没有其他意见,便推行武举制度。”

董曜不容二人多想,当即说道。

他让二人来不是商议的,而是看看是否有漏洞。

“老夫没有意见。”

“诩也没有意见。”

蔡邕、贾诩二人回道。

他们一个是董曜的老丈人,而女儿又有了身孕,不支持女婿又能如何。

另一个则是死死被董曜绑住,想逃都逃不了。

而董曜重用寒门,招募六郡良家子,又是求贤令,已经是一只脚迈出去了,哪有再收回的道理。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干就完了。

三日后,董曜在军营内颁布新的制度,武举制。

此次武举采取两种模式,招纳不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