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声望达到巅峰

此番努力,陆抗继而接过陆逊的一部分军队成为建武校尉,并接命驻守武昌。

次年,陆抗再晋升为立节中郎将,逐步走向 ** 领导的位置。

直至诸葛瑾和陆逊等老臣相继离世,陆抗开始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陆抗继续引领东吴,继承先辈意志。

东吴政坛中最受孙权器重的年轻人当属诸葛恪。

为了避免陆抗像他父亲陆逊一样成长为主导未来的重量级人物,孙权将武昌这个军事要塞交给诸葛恪管理,而陆抗则被派遣到原本由诸葛恪负责的防区。

诸葛恪赴任时,发现武昌城内诸事已被陆抗安排得井然有序,反观自己原先驻守的地方,混乱不堪。

这使得诸葛恪内心产生愧疚,并在上奏给孙权时,坦言自己的才能远远不及陆抗。

面对这样的局面,孙权对陆抗的态度十分复杂:他自己非常清楚,陆抗是一位极为出色的将领,但他忧虑的是,未来的皇帝可能无法掌控住如此强大的人才。

倘若孙权用莫须有的罪名 ** 陆抗,定会引发整个东吴世家的强烈不满甚至反叛,因为陆逊的离世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触碰了底限的事情。

若是连陆逊之子也难逃厄运,世家势力又怎会坐视不管?从这一点上看,保住陆抗不仅是政治上的明智之举,也是维系内部稳定的必需。

即便陆抗尚未跻身高层决策圈,但他已然继承其父的政治影响力。

因此,随意处决他无疑会导致内部动荡不安,所以孙权只能考虑与陆抗和平相处。

在陆抗回到建业述职的那一年,孙权亲自接见了他,双方的对话充满戏剧性。

这位昔日亲手制造了陆抗家庭悲剧的人物装出一幅感人至深的模样来安抚陆抗的心,甚至当众落泪。

可是,这一切都未能动摇陆抗的意志。

他以极高的演戏技巧回应孙权,两人仿佛两个演技派在宫廷里互较胜负。

直到最后,孙权意识到单靠情感牌无法达到预期目的,于是祭出了“认错求饶”

的最后一招,声称当初因听信小人的谗言而误杀陆逊是大错特错,恳请陆抗的宽恕。

然而,这样的认错对陆抗而言并不具说服力,他觉得这是一种敷衍和推脱责任的行为,“奸人污蔑”

云云更是难以令人信服。

在陆抗眼里,这只是个借口而已。

即使没有二宫之变,也会有三宫、四宫之变等一系列 ** 。

孙权要对付陆逊的心思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实际上,孙权和陆逊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江东世家与皇权的长期冲突。

积怨已久,化解的唯一方法只能是其中一方消失:要么孙权死,要么陆逊亡。

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而这次孙权所谓的征求陆抗谅解,并不是真心认错,只是他临终前担心未来的新君无法得到江东世家的支持而陷入危险。

然而,杀父深仇怎么可以轻易忘记?陆抗不可能宽恕孙权,他在宫廷中的表现更像是一个职业演员尽力完成使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