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渊派兵迎战,双方展开激战,然而公孙渊统兵不力,若非依赖人数优势,可能当场被母丘俭斩杀。
尽管如此,公孙渊军队仍付出了超过一万五千人的损失,士气大挫。
而在母丘俭带领下,魏军仅付出了三千多人的伤亡,战场战损比达到了惊人的五比一。
除了母丘俭卓越的指挥外,这场战役的结果还得益于——
魏军士兵的个人战斗能力同样不容小觑,毕竟镇守北疆数十年,绝非弱旅。
公孙渊被母丘俭击败后,立刻逃回襄平城,并紧闭城门死守。
不久,辽东进入了冬季,极端寒冷的天气持续了二十多天的连绵大雨。
虽然母丘俭本来打算立即攻击公孙渊,但考虑到恶劣的环境会让士卒蒙受惨重损失,他最终选择暂时撤回幽州以保护士兵。
然而,曹魏朝中的文官们得知此事后,对母丘俭进行了无情的批评,并提出让如司马懿这般经验丰富的将领来讨伐公孙渊更为合适。
人们认为如果由司马懿领军,必然能够一战平定辽东,而不是像母丘俭那样为了士兵的生命而撤退。
对此,曹叡严加制止,凡是诋毁母丘俭的人都遭到了惩罚。
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丘俭闻讯后倍感温暖,对曹叡感激不已。
但是,自母丘俭撤退以来,公孙渊越来越嚣张,并意识到兵力的重要性,在辽东大量扩充军队,常备军人数达到了惊人的十万人以上,堪比蜀汉政权的全部兵力。
公孙渊野心勃勃,甚至试图与魏蜀吴三国抗衡,自立为第四国,并在新罗和百济等国中引起 * 动,使曹魏北方边疆渐陷混乱。
母丘俭深知留此祸患将有大患,于是上书请缨再度出征。
鉴于敌众我寡,经过慎重考虑,曹叡决定派遣司马懿统率四万洛阳大军作为母丘俭的援军。
此次联袂作战,司马懿与母丘俭同为 ** 指挥官,只是各自的兵源不同——一个是远道而来的远征军,另一个是幽州本地驻军。
面对这样的态势,公孙渊顿时心慌意乱,想请求东吴的支援。
可是孙权能给予的帮助极为有限,最多不过是派人带少数部队做表面文章吓唬魏军,而事实上魏军根本不会因此动摇。
东吴的进攻实力大家心知肚明,尤其是在合淝那一带,更是把你们牢牢钉在长江边上的防线内!说到底,自身实力强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