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第一场雪,相比往年来得更早更猛些。
清早醒来的丫头许茶叶,坐在床上,望向窗外白茫茫的大雪,愣愣不敢相信。
她穿上棉衣,翻身下床,手拿一柄木梳,打开房门,忍不住打个哆嗦,赶紧裹了裹衣衫,随后坐在矮凳上,开始扎羊角辫。
妈妈吕春月最近总是天不见亮就挑菜上街了,只留下女儿一人在家,自己吃早饭,然后去上学。
许茶叶顾不上观雪,撒腿跑进灶房,胡乱吃几口妈妈在锅里温着的馒头稀饭,抓起胀鼓鼓的书包就准备去学校。
羊角辫丫头忽然抬手,猛拍一记自己额头,咧嘴笑了,继而放下书包,瞥一眼墙角的那把小雨伞,不禁喃喃细语。
“哎,今儿是周日呢!”
她复又坐在屋檐下,双手托腮,望着天空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以及屋前那棵只剩下干枯树桠的大槐树。
早已银装素裹的大树,树桠上还残留着一个鸟窝,几天前虎子曾经爬上去看过,说只是一个空巢,并无鸟雀,只怕现在鸟窝也装满了积雪,好在来年春天积雪将融化,鸟雀就会回来,惟愿还是今年那对情侣鸟儿来年返巢,又将每天大早站在枝头唱歌,琴瑟相鸣,光想想就很美呢。
下雪了,年底就到了,爸爸也该收拾行李启程回家了吧?他去大城市打工已经足足两年没回来过了,前不久寄信,说今年一定回家过年,加班工资再高也不想挣了。
母女俩当时脑袋碰脑袋凑在一起,读信三遍仍觉不过瘾,叽叽喳喳聊着爸爸返乡之后的幸福时光,那封信现在还压在妈妈枕头下呢。
自从学会写信后,许茶叶每月都会给爸爸认认真真写封信,从最初的半页纸,到后来的几大篇,话越来越多,仿佛有太多喜事给爸爸分享。
爸爸,记得我给你说过有个叫江宁的哥哥吧?他可好啦,送了好多好多课外书给我,其中有漫画、连环画、简笔画,反正都是我喜欢的。
爸爸,江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妈妈送来高血压药,还让乡政府食堂师傅每天都来买咱家地里的蔬菜,我和妈妈给他送去咸鸭蛋,那家伙死活都不收下,后来被我骂了一顿,最后才勉为其难地接手了,当时我笑惨了,妈妈埋怨我没礼貌,她是不知道我跟江宁关系有多好呢。
爸爸,江宁给我讲过好多稀奇古怪的故事,我最爱听他讲省城丘川,说那个城市漂亮极了,站在街面仰望高楼,帽子都得掉下来。爸爸,你修建的楼房有没有这么高呢?
江宁说我特别聪明,以后一定能考上好学校,到时候他帮忙练习,说不定还能去县城学校读书呢,我天天盼望那一天到来,只是,我又担心您去外地打工了,家里只剩下妈妈一人在家,她会不会很孤单呢?
还有,这两年,女儿已经长高不少,唉,爸爸,您第一眼看到我时,会不会不认识呢?要是这样的话,我该高兴还是生气呢?
……
许茶叶收敛思绪,老气横起地叹口气,眼神忧郁。
随着东西部经济发展呈现差异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华夏特殊经济现象,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就业带来历史机遇,促进了资金要素由东向西的有序流动,从而带动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由此,也给西部地区带来两个问题。
一是西部农村大量劳动力减少,土地撂荒现象严重,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大片土地无人耕种问题,导致乡村建设越来越落后。
二是西部农村留守问题逐渐浮上水面,老无所依,少无所养,随着时间推移,该现象越发严重,逐渐从经济发展问题演化为社会治理问题。
许茶叶与西部地区留守儿童一样,没有父亲陪伴的孩子,其内心是孤独的,在本该灿烂生长的年纪却额外背负起经济发展带来的伤害。
这个伤害是深远的,性格孤僻、人前自卑、放任自流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伴随西部农村孩子整整一生,犹如梦魇般挥之不去。
作为横山乡党委书记,江宁深切地认识到这一点,明白一级基层党组织在治理一方中应该肩负的责任,唯有加快推进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让农村剩余劳动力留在本地,不愿意外出务工,或者叫作外出打工并不划算,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有效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对于地势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的西部农村地区而言,实现经济腾飞,改善百姓生活,谈何容易啊!
钱,关键是没钱。
发展经济,需要投入,好比做生意,也得有本钱才行;发展民生,更是全靠财政投入。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寸步难行。
横山百姓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若让他们凑钱办公益性事业,只能是天方夜谭罢了。
无论校舍维修也好,还是村级道路建设也罢,首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然而,嘉州县财政仅能算作“吃饭财政”,每年中央转移支付加上本级财力,尚不够保障本地基本支出,即使能够挤出一部分资金投入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也只是杯水车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横山乡财力更是拿不上桌面,唯有横山绿茶产业带来每年百万元左右的地方收入,按照财政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都得全部如数上缴县财政,即使按照总资金的百分之二十额度返还,也不过二十余万元。
二十一号乡干部、五六十号教师等公职人员的基本工资以及各类补贴,每年需资金七八十万元,只能靠县财政予以支持,才能勉强度日,自然拿不出余钱撒向民生领域。
此时,坐在乡政府办公室的江宁,与许茶叶一样,默默望着户外白茫茫的大雪,心有淡淡哀愁。
自从柳远熙肩上接过横山乡党委书记的重担,年仅二十四的江宁,没有一天不为治理横山殚精竭虑,脑中尽是修路建桥、搞经济弄产业、百姓荷包鼓胀起来等大事要事,以至于将个人问题抛之脑后,一连几个月都未想起柳清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