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秋风知我意

次日,上午。

横山乡政府空荡荡的,除了党政办、经发办、民政办、社服办四个中层机构各留一人守办公室以外,其余干部由四位班子成员带队,奔赴八个村,挨家挨户宣传村道建设。

即便大多数乡干部宿醉未醒,党委书记江宁虽然极为心疼,但也并未不软口,要求大家清早就出发,奔赴各自联系村开展工作。

不是新任党委书记绝情,而是鉴于再过一个月大雪将至封山在即,务必抓住昨晚动员酒会上镇村两级干部被激发出来的干事热情,将乡党委、政府修建村级道路的消息传递至每户人家,进一步统一思想,发动全民参与。

没有百姓支持,干任何事都是徒劳。

江宁深谙此道,要建好横山、发展好横山,仅靠乡政府二十一号人马断然不行,更是一厢情愿,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是唯一的正确道路。

自从来到横山,时任副乡长的年轻人就着手翻阅过去十来年的党委会议记录,发现其中也有不乏大胆设想,只是最终未能如愿实现目标而已。

后来,他利用进村组、坐茶铺、逛市场等多个机会,找到村干部、村校教师、家族名望老人、退休干部寻求答案,以江宁自己的说法,实则汲取过去执政横山的经验教训。

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思考分析,年轻党委书记方才明白,横山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自然条件恶劣是客观因素,脱离群众是主观因素,当然,也不排除历届党委书记存在畏难情绪,未能整合政策、资金、人脉等关键要素资源,自然啃不动横山这块硬骨头。

新时代,新班子,必须展现新作为。

这是县委的重托,群众的期盼,也是年仅二十四岁的党委书记心中坚定的决心,更是铮铮誓言。

横山发展,必须摒弃过去毫无章法地抓工作的做法,需要尽快制订一部用以指导遵循的长远规划,描绘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蓝图。

只是,这项工作任务,对于从事文字工作并不长久的江宁来说,实属“门外汉”,必须靠外力支持,否则,即使炮制一部像模像样的规划方案,也不过是挂在墙上的一张纸而已,毫无卵用,既耗马达又费电。

有个人影,慢慢浮上江宁的脑海,便是曾经的老领导,也是全市青年干部培训班同学,县委办副主任、政研室主任邰南才,那个有着“太难猜”绰号的家伙,肚中墨水真不少呢。

鉴于经济发展建立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道理,横山乡未来发展规划需提上议事日程,但当前更重要的是,抢抓时间做通老百姓思想工作,尽快将村级道路设计路线确定下来,以便在明年惊蛰时节横山解除封山之后,能够正式破土动工道路建设。

山乡小路上,乡干部走得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掉下悬崖,就此身死道消,白白丢了性命。

队伍中,偶尔传出个别干部小声埋怨,更多的是干部们由衷感慨这路确实该修建了。

走路越远,那支赶赴毛桃村的队伍越发沉默。

顺着山势,道路陡峭得让人双腿打颤。

大家普遍意识到,欲建成水泥道路,一定是极其的浩大工程,自己只是走路去村上,实属再轻松不过的活儿,不难想象,下步正式修建道路时,那才叫一个艰难。

不知是谁突然冒出一句:“若江书记建好这条路,我拿手掌煎豆腐给大伙吃,奶奶的,走一次就不想走第二次!”

带队领导苏越战停下脚步,扭过身来,狠狠扫视一眼后面五人,厉声道:“谁他娘的放狗屁?要是你爹娘仍然住在毛桃村咋办?修还是不修?咱们差不多都是横山人,人家江书记是草池人,他都不怕辛苦为咱们修路,你们不仅不感恩反而说风凉话,他娘的,良心被狗吃啦?”

见无人应答,苏越战转身继续往前走。

乡干部性格开朗,被臭骂一顿反倒激起聊天热情,各自摆着东家媳妇西家姑娘,都是些没个正经的俏皮话,只图一个乐呵,下村气氛轻松活泼了许多。

去年,横山乡分配来一位村官大学生,时任党委书记柳远熙将其留在乡政府党政办做事,当时抛出的理由便是许家坳村地势偏远,村上没啥活儿,住宿也不便安排。

江宁心中明白,实则是柳远熙听从了兼任党政办主任的党委委员卓云的建议,谁不想麾下多些人手?

俗话说,人多好干事,人少好吃饭。

只要有新人到来,就必定引发一场乡政府班子成员之间争抢人手的明争暗斗。

只不过,这次卓云赢了。

将近一年过去,这位名叫霍不群的小伙子工作极为踏实,尤其擅长公文写作,让当时主持乡政府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江宁不禁另眼相看,经常与之交谈,聊得相当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