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为了防止锦衣卫权力太大,他们只有监察之职,没有行政权力。
也就是说他们只能禀报,只有得到命令才能具体处置。
这就是在地方上安插了眼线,官员必然会有所顾忌,也不敢太过放肆……
州牧依旧是最高主官,但其权力已大大缩减,并且涉及到重大事项,必须由政务会议所有政务大臣表决通过才行。
像六房郎中,都察御史,地方驻军将军都是政务大臣。
这样做的好处巨大,虽增添了多位官职,但具体的事情有专人负责,提高了行政效率。
毕竟州牧也不是全能,不可能懂所有事务……
三年来,这些改革陆续完成,这便是新政中的吏治改革。
而今,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行政模式。
州一级要完成,府一级也要同样如此。
到县一级便存有兼任的情况。
因为有的县实在贫瘠,人口很少,确实没有必要设立这么多职位。
可毕竟是新设了不少官职,而且还都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专业性的官员。
并且新朝也一直没有开恩科取士,补充新官,各地依旧有不少职位空缺。
这三年来朝廷用人基本都是相互举荐,或者直接招募,经过培训考核直接上岗。
元武初年,受战争影响,地方基础官员大量缺乏,行政陷入停摆。
关宁一口气招募近百人,直接任职了县令。
他也督促吏部持续跟进关注,其中有不少人才涌现,同样也有不少无能之辈。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道。
以此方法选用的人良莠不齐,举荐制更是弊端严重,所以开恩科取士势在必行……
关键还是人才。
在跟几个地方主官交谈时,多位州牧都提及到这个问题。
“陛下,恕臣直言,开恩科取士的结果怕是并不会好。”
江州州牧赵南星沉声道:“臣已知晓,南方六州不少读书人便私下密谈,准备进行罢考一事。”
他在这方面确实有发言权。
官绅一体纳粮最早就是在南方六州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