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带回的情况,不得不重视,这极有可能是变数,亦或者威胁,舰队负责人们迅速对此展开了分析讨论。
武门大战的消息早已经传开,各方势力都在静观等待结果,此时胜负未分,情况不明,若是贸然下场,实为不智。
有人鱼族和蛇龙族给周边海域的海兽传递消息,它们大多也早早就遁入深海躲避战乱,能被探测装置带回信息的都是个体,少有群体。
就算是有势力提前押注了,那交战的地点也不应该是在仪器显示的位置,也就排除了这个可能。
至于是否有另外两股势力在显示位置发生了冲突,那也不可能,现在武门已经成为了大旋涡,在武门附近交战,难道就不怕被趁机吞并?
所以交战双方其中之一的身份已经基本可以确定,就是此前拦截援军的那波人。
在遭受接连打击战损以后,同盟军肯定是决定撤退与主力汇合了,只不过半路上遭遇了敌人。
至于他们敌人的身份,众人情报不足,无法分析。
这下就衍生了新的争论,是视而不见按照原计划行动,还是派出队伍前去侦察,亦或者直接出动足够的战力歼灭这支同盟军。
支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真正的威胁是驻扎在武门原址的敌军主力,反正早晚都要开战,何不等做更多更全面的准备之后,现在有人能替他们削弱敌人的力量再好不过。
而且军舰上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军士,所谓足够的战力就只有那十位带伤的半神,既然同盟军的敌人有底气开战,说明其本身实力应是毫不逊色,且敌友关系并不明确,不宜冒险。
支持第二种观点的人认为,行事应当稳妥,探明情况很有必要,只有掌握第一手消息,才能更准确地做出决定。
如果新出现的这帮人身份存疑,比如在特调局一方的评价不好,那就先且坐视不理,继续按照原计划行动,接应上失散的队伍,尽快抵达武门吹响战争的号角。
可如果那些人值得合作,那再请求半神战力前往支援也不迟,结束战斗后,未尝不能尝试说服他们与己方联合起来,增加胜算。
只是这样的安排,对于侦察队伍来说,风险极大,同盟军并不清楚军舰上的装置,不会知道自己已经被发现,所以为了避免陷入更加不利的局面,肯定会优先击杀侦察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