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年后?”钱德洪惊讶的脱口而出。
在场的其他人又如何不惊讶。
“你竟然知道我去年书信中说的话,那些话德洪都不一定知晓!”王阳明发问道。
“先生多年来讲学论学的学问思想被集合成三卷《传习录》,在我们后世被奉为典籍!”
听到李信所说,三人都非常的高兴,毕竟听到书籍流传后世,而且还被奉为典籍。
看着三人的表情,李信继续说道:“刚才您的那两句话被收在《传习录》中卷里,我是读了《传习录》之后特来向先生请教。”
只是细想一下就反应过来,那传习录只有两卷何来三卷。
听到王阳明的询问,李信继续解释起来。
四百多年后,后世通行的《传习录》版本有八万多字,分为上、中、下三卷。
上卷和中卷是您的学生徐爱、薛侃、南大吉等人编纂,而下卷则是由这位钱德洪先生整理校勘,使其流传于天下。
听到李信的话,不要说王阳明了,就是钱德洪自己都不知道,竟然是他做的。
“有心了!”王阳明赞叹说道。
钱德洪虽然不知道后面自己所作,但是一想,自己还真可能这样做。
立马回复道:“近些年您讲课的内容,我都详细记录了!”
“你在说说,还读到了什么?”
对于一位读书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知道自己的书能够流传后世更加激动。
自然是要多问问关于自己书的情况,同时也还有些小疑问,到底李信是否真的来自于后世。
如果可以多说一些关于《传习录》的事情,既可以打消他的疑惑,又可以多听听关于书籍的事情。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先生您‘知行合一’的思想,在后世可是备受推崇!”李信说出后世最受欢迎的两句。
听到这话,王阳明也是有些感慨。
若是世人皆能知行合一,他将会感到极大的欣慰。
听到这话,李信也是感慨的点点头,可是要人人都做到知行合一真的太难。
“德洪!汝中!”王阳明喊道。
德洪自然就是那钱德洪,汝中就是徐爱。
现在的王阳明还在学堂之中,现在喊出这两位弟子,就是为了让两位弟子通知他的家人,他不日即将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