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关入得心湖之景,在修习【心鉴】的过程中,她对于人心种种的把握已是更加娴熟,似也正因为此,她对于人心当中的那些鬼蜮伎俩也愈加不耐。
她当然知道这是不应该的,所谓心鉴,就应当不分好恶地映照一些映射至心灵的人事。
奈何,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
这也是阳明先生一直所讲求的一点——知行合一的难处所在。
能做到知行合一的心关修士,便是法境亚圣了,所以温言而今做不到,才是理所当然。
思虑着,在这片阴阳颠倒,浑沌迷浊的洞天之内,大道似乎也更加显现,于是乎,温言对于【心鉴】领悟也在快速递进着。
心,是人的主宰。
人通过目、耳、鼻、口七窍和色、香、味、触、意等各种感受认识世界。
心,为其总管,万事决断于心。
这也是人心的伟大之处,是心关修行的底层逻辑。
在心关修行者而言,如果人的行为离开心的正确指导,只是不断地满足各种感官刺激的要求,那就是形体指挥思维,与动物没有什么差别了。
人心之别,更甚物种之差!
此时的温言看待洞天之内的诸多汲求之人,因着修习【心鉴】的副作用,其实是有些失了偏颇的。
在她看来,邱寰封所为,不过求名而已,而一个人如果被名声牵着鼻子走,一切为了名声而活,就完全失去了自由的心性 ,身心都不得自在,就如笼中鸟、缸中鱼一样失去了自由的心性……
修行一道,一步一坎。
相比于练气锻体上的错漏,心性上的偏离才是更加隐秘又更加危险的。
无疑,温言而今便处在了这样的状态,只是她自己却并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