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升扬,为万顷碧波染上了一层霞彩。
归元与温言身上仿佛也披上了霞衣。
久居内陆,南国的小桥流水沁润温言的身心,也给了她如水温润的性情。
此时,乘龟遨游于大海,极目远眺,心意也随着视线仿佛扩张至了无穷远之处,自由一股豪情兴从中来。
诗意激荡,正是——
东头日出光始出,逐尽残星并残月。
骞然一转飞中天,万国山河皆照着。
……
一路行程,除了白素的这个小插曲之外,归元与温言再未经历半点波折。很快,扶桑本岛的海岸线便已是遥遥在望。
其实,在新朝一直以来的典籍记载中,扶桑并非当今之东洋岛国,大抵指向的为远在白国之南的仙人掌之国。
最早的“扶桑”出现在有新朝“百科全书”之称的《山海经》中,“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说的是新朝东方有一个为太阳洗浴的圣地叫汤谷,在汤谷之上就是栖息太阳鸟的扶桑树,太阳鸟每天从扶桑树上起飞,巡天一周,照耀四方。
而今的新朝修行界中,普遍认为《山海经》记载的扶桑神话就发源于古代的日照天台山。所以在传说中,天台山也叫扶桑山。还有一个说法,扶桑是远古时期东海里的一棵神树,太阳从那里升起。但此说记载不多。
且《山海经》中对东洋岛国亦有所记载:“倭国在东方东大海内。”这说明古人对“扶桑“、“倭国”的概念是泾渭分明的。而后的相关史料中,"倭国"和"扶桑国"都分开立传,从未混淆。
称谓变化的节点在隋唐时期。
那时,东洋岛国提出以【日出之国】取意,向唐申请使用【日本】为国号,并且得到了当时的女帝武则天的批准。自此就有了【日本】这个国名。
由此继续演变,慢慢的,世人便渐渐以【扶桑】之名来指代这个岛国。
现在,温言知道了,有一个成语叫做【名正言顺】,倭国既然已经彻底占据了扶桑的国名扶桑原本的真相究竟为何,便也不重要了。
同样的,由【扶桑】延伸而出的诸多过去未来的可能性,都一点点被倭国所继承,只看后者能否消化掉这份因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