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谷都不知道自己引领了这些潮流。
宋明清时候的一些被称作是‘奇技淫巧’的‘科学家’便也疯狂的记录着天幕上的一切。
可以说是天幕一出现,他们就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春天。
以前他们向来都被那些文人排斥,说是不入流,可是现在他们却备受重视,成为了皇帝、达官贵人的座上宾。
宋应星白天刚刚拒绝了别人送的礼,他也想要清静一些,专心写手中的书。
他历年来对这些冶金织染之事有所涉猎,早就想要整理成为一本典籍,方便后人传阅,不知道是哪里走漏了消息,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同他谈心,又说全力支持。
他摇摇头,看着天幕,对于天幕之上的许多东西格外的感兴趣,比如说天幕上标注{抽滤}的时候,说是{利用压强,将固液分离},他便是想起了之前他觉得的声音是靠气传播得。
“原来还有这般,倒是有趣。”他看到了朱清谷往滤饼里小心的加入一些清水来清洗,“应该是里面有些东西是溶解在水里,然后这个所谓的产物不溶于水。”
而朱清谷后面又把冲洗之后的粗产品加入了烧瓶里,重新加入了乙醇和水,继续回流,冷凝管接上水龙头,就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回流其中冷却。
沈括也是细细观察,“原来这个叫做冷凝回流。”
他倒是见过人家蒸酒,也是这般,可以收集到更加醇厚的酒液。
只是之前也没有思考太多,现在又重新有了思考,而且之前用水冲洗滤饼的动作也让他豁然开朗。
就像是酒液里有酒和水,定然也是两种东西变成气的条件不一样,然后用冷水一冲,一种遇冷就回流了,另一种还从另一边出去。
这样就分隔开了。
只是这一次反应反应了很长的时间,旁边的学生都开始相互串门,或者是聊天了。
而朱清谷则是一点一点的拿起那些设备,并且让系统把用法、用来做什么的注意事项标注在旁边。
比如说什么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温度计、湿度计等等。
天幕下的古人可以说是大开眼界。
对于许多文人来说并非不能理解,也不若其他东西一样给他们的冲击大,但是这种难受是绵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