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科技革新

"这正是我们要做的,"李修然望向远方,"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新,更是一次文明的跨越。"

就在这时,工坊传来一阵欢呼。原来是新制造的海图终于完成了——这是一套革命性的新航海图,不仅标注了星位和洋流,还结合了多年的实测数据,把航线安全等级都清晰地标注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把这些送去给卡洛琳娜,"李修然对通讯员说,"告诉她,航海学院的分院计划可以开始了。从马六甲到好望角,从长崎到巴达维亚,让知识之光照亮每一片海域。"

马库斯看着忙碌的学员,感慨道:"一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工坊。现在已经成了海上最重要的科技中心。"

"这才刚刚开始,"李修然说,"下一步,我们要研究更快的船只,更准确的导航系统,甚至......蒸汽动力。"

"蒸汽动力?"众人惊讶地看着他。

李修然神秘地笑了笑:"科技的革新永无止境。总有一天,我们会创造出超越时代的奇迹。"

远处的海面上,一艘装备了新式导航设备的船只正缓缓启航。船上载着第一批航海学院的毕业生,他们将把这些新知识带向更远的海洋。

这一天,注定会被历史铭记——一个新的航海时代,正在东方悄然开启。

=============

打狗港(今高雄),新建的"东方技术学院"主楼前。这座位于台湾西南部的天然良港,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李修然选为科技革新的基地。道光年间改称为"打狗",为当时平埔族的"打狗社"而得名。

正值晨曦,港口处郑氏水师的战船与商船交相辉映,远处的蕃薯寮(今高雄凤山)山势逶迤,衬托出这座新建学院的宏伟气势。

一群身着各国服饰的学者正在热烈讨论。他们面前的桌上摆放着各种奇特的仪器:改良版的六分仪、新型望远镜、精密指南针,以及一些还在试验阶段的发明。

"这个新型六分仪的精度提高了整整三倍,"马库斯医生兴奋地向众人展示着他的最新作品,"而且重量只有原来的一半。"

这位前西班牙皇家医师,在加入李修然的团队后,不仅在医学上有重大突破,更将他的机械才能投入到了航海仪器的改良中。

但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些创新持欢迎态度。葡萄牙航海家德·席尔瓦冷冷地说:"传统的航海术已经使用了几百年,有什么需要改变的?"

就在这时,汤若望神父走了进来。这位耶稣会传教士不仅精通天文历法,更是东西方科技交流的重要推动者。他手中拿着一份特殊的图纸。

"诸位可知道,"他说,"中国人早在郑和下西洋时,就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定位方法?"

这句话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场的西方学者们都知道郑和的大名,但对其航海技术知之甚少。

李修然适时补充道:"事实上,东西方的航海技术各有所长。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取代,而是融会贯通。"

马库斯的新发明引起了在场学者们的浓厚兴趣。这位前西班牙皇家医师解释道:"我们将阿拉伯人的光学技术与中国的青铜工艺结合,再加上荷兰人的精密机械理念,创造出了这个全新的导航仪器。"

但并非所有人都对这种融合持开放态度。葡萄牙航海家德·席尔瓦仍然保持着怀疑:"这些花哨的改良,真的能在恶劣的海况下发挥作用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李修然说出了这句来自未来的名言,"不如我们做个实验?"

于是,一场特殊的导航比试在打狗港外的海面上展开。两艘相同的船,一艘使用传统导航方式,另一艘配备新型仪器。他们的任务是在浓雾中找到位于澎湖水道的一个特定位置。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使用新仪器的船只不仅更快到达目的地,而且在整个航程中的误差不超过一百米。这个精度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看来我们都低估了东西方技术结合的威力,"德·席尔瓦终于改变了态度。

就在这时,汤若望神父带来了一个更令人兴奋的发现。他从明朝宫廷档案中找到了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一份特殊航海图。这份图纸不仅记录了洋流和风向,更包含了一种独特的天文定位方法。

"这种方法与我们欧洲的天文导航有异曲同工之妙,"汤若望解释道,"如果能够结合两者的优点..."

这个发现立即引发了一场头脑风暴。艾儒略神父,这位精通数学的耶稣会士,很快发现了两种导航系统的互补性:中国的"牵星术"在近海导航时更为精确,而欧洲的天文定位法则在远洋航行中优势明显。

"如果我们能将两者结合..."艾儒略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但技术融合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首先遇到的就是测量单位的统一问题。中国传统的"里"与欧洲的"海里"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到航海距离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