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金刚经】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译本情况

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年)译出,该译本共一卷,5176字或5180字,最为流行.

此外还有北魏菩提流支、南朝陈真谛、隋达摩笈多、唐玄奘、唐义净等译本.

主要内容

以佛与长老须菩提的问答形式展开,探讨了如何降伏内心的烦恼、如何达到解脱等问题.

主张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者则是非相”,应“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现实世界不应执着或留恋.

我的电脑通往副本人生

重要思想

性空幻有:认为世间万物皆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如梦幻泡影般虚幻不实,但在现象上又宛然存在.

无住生心:不应执着于任何事物和观念,包括佛法本身,以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自在.

福德与功德:强调通过受持、读诵、为他人讲解此经所获得的福德,远胜于以七宝等物质进行布施的福德.

历史影响

佛教内部: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是禅宗的重要经典,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因闻《金刚经》而大彻大悟后,更是备受重视.

文化层面:其思想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文化注入了空灵、超脱的精神内涵,如许多文人墨客受其影响,在作品中表达出对人生的豁达与超脱之情.

修行实践

读诵受持:佛教徒常通过读诵《金刚经》来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智慧的增长,每日定时定量读诵,在诵读过程中体悟经文中的深意.

抄经:以恭敬之心抄写《金刚经》,在一笔一划中收摄身心,增强定力与专注力,同时加深对经文的理解与感悟.

依教奉行:将经文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学会放下执着、以平和心态面对顺境逆境等,从而达到对自我内心的调伏和修行的提升.

以下是《金刚经》下篇的部分经文: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心语文库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如果你想了解《金刚经》下篇更详细准确的经文及释义,建议参考专业的佛教经典及相关研究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