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111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5976 字 10天前

其数无有量 如恒河沙等

这从地涌出的菩萨,他不是一个人来,而是每一个菩萨基本上或多或少都带有眷属。这些眷属加起来数量非常非常的多,犹如恒河沙等。这里作一个总说,就是这些菩萨各有各的眷属。

我们看这些眷属的数量。看第二段。

或有大菩萨 将六万恒沙

如是诸大众 一心求佛道

是诸大师等 六万恒河沙

俱来供养佛 及护持是经

将五万恒沙 其数过于是

四万及三万 二万至一万

一千一百等 乃至一恒沙

半及三四分 亿万分之一

千万那由他 万亿诸弟子

乃至于半亿 其数复过上

百万至一万 一千及一百

五十与一十 乃至三二一

单己无眷属 乐于独处者

俱来至佛所 其数转过上

这是说明这些从地涌出的菩萨所携带的眷属的情况。

携带眷属最多的,就是用恒河沙来做单位的。有些的法身菩萨各自带了六万恒河沙的眷属,这最多了。六万恒河沙的眷属都是一心求佛道的,就求大乘法的。这些带有六万恒河沙眷属的菩萨有多少呢?有六万恒河沙数。六万恒河沙的菩萨,各带了六万恒河沙的眷属,“俱来供养佛,及护持是经”。这些菩萨里面眷属最多的,就是六万恒河沙。

或者少一点的,也有带五万恒河沙。那么五万恒河沙,“其数过于是”,就是说,眷属的数量越少,这些领导者菩萨的数量就越多。所以,领导五万恒河沙眷属的菩萨数目,是远远超过领导六万恒河沙的。就是数目越少,这个菩萨就越多,领众的菩萨就越多。或者有带四万恒河沙,三万、两万、一万,乃至于一千、一百,乃至于亿万分之一恒河沙。这就以恒河沙做单位的,有这么多。

小主,

第二个,用“那由他”做单位。那由他就是千亿。有千万那由他。

或者有一般数目的,就是万亿、半亿。当然这些,我们说过,数目越少,这些领导的菩萨就越多,或者百万、一万,乃至于三、二、一。甚至于有的是“单己无眷属,乐于独处者”,有些人是单独一个来,他是没有眷属的。那么这些人数目就最多了,这些的数目就超过前面的所有有眷属的数目了。这是说明眷属的情况。

我们看结示。第三段。

如是诸大众 若人行筹数

过于恒沙劫 犹不能尽知

如果我们把那些领导者菩萨跟眷属菩萨总数加起来,用一般的古代的计算的器具,就是行筹,就像筷子,一根一根地这样数,那你用过于恒河沙劫的时间都算不出来,眷属太多了。

这个菩萨,一般来说,到了法身菩萨以后或多或少都有眷属。这个眷属怎么来的,我们看古德怎么解释。

我们一般修理观的时候是内观真如,所以是离一切相的。就是,你今天十个人修习理观,十个人是相同的。不可能说,你内观真如的时候跟他内观的真如是不一样,不可能。因为你离相,他也离相,那离相的结果,大家回到原始点,大家都相同。

但是,事修就不一样了。因为《法华经》的修学是内观跟外修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事修就会有自己的愿力,有自己的修学,以同愿同行招感各自的眷属。比方说我们大家听了《法华经》以后,大家知道内观真如、外修三乘,那么外修三乘就很多元化了。你喜欢布施的,你喜欢做义工的,你以后成就法身菩萨以后,招感很多修布施、做义工的。他喜欢放生,欸,没关系,他就招感很多喜欢事修放生的,跟他在一起,跟他学习。他喜欢持戒,那么他就用这种持戒的同愿同行招感他的眷属。

所以,虽然大家入理观的时候是“常同”,但是他一旦入事修的时候就“常别”了,就常同常别。在这个常别当中,就各有各的跟随的眷属。当然,未来成佛以后,他的应身佛一定跟这些眷属有关系的。因地的同愿同行,这就是眷属的由来。为什么有的眷属多?可能这个时代的人喜欢做义工的多,他做义工的眷属就多。这个时代的喜欢放生,他放生的眷属就多。跟这个菩萨个人的修行没有直接关系。

这个讲到眷属。

庚三、问法师是谁

是诸大威德 精进菩萨众

谁为其说法 教化而成就

从谁初发心 称扬何佛法

受持行谁经 修习何佛道

这段经文是整个<从地涌出品>的真正的目的。就问说,从地涌出的这些大智慧、大神通、大福德、广结善缘的菩萨,到底是谁教化他的?这是重点了。这些从地涌出的法身菩萨,他们精进地修学菩萨道,但是他们一定有一个因地,他们也是从凡夫修来的,那么他在因地是生死凡夫的时候,是谁教化他们成就这种大乘善根的呢?从大乘善根里面开始发起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以后,修学种种的法门跟经典,乃至于种种的六度功德而增上。

我们知道,<从地涌出品>重点不在于这些从地涌出的菩萨,它是要借本门弟子的功德来说明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广大。在《法华经》之前,大乘经典虽然对佛陀有些片段片段的说明,但是对释迦牟尼佛真正地了解、完整地描述的,就只有《阿含经》。

我们看《阿含经》怎么描述佛陀。说佛陀一出生的时候,跟我们凡夫一样,他也有欲望,所以他怎么办呢?他也享受他的太子的宫殿的快乐,他也纳妻,他也生子。他什么时候开始觉悟呢?他到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时候,才体验到生老病死的无常。所以他那个时候才真实地开始修学。修多久?修了十一年,六年苦行,五年禅定。就是十九岁出家,三十成道。成道以后,他说法四十九年,八十岁入涅盘。这个就是我们在《阿含经》对佛陀的认知,就是这一期。当然,后面会开权显实、开迹显本。其实这个是佛陀的示现。

但是,这样从《阿含经》当中,我们只知道迹门的佛,我们不知道本门的佛陀,佛陀的本地风光。所以必须要假借这些法身菩萨弟子的现前,然后大家产生疑惑——这个大功德的弟子是谁教化他们的,再把佛陀的本门功德给带起来。假借弟子的功德,开显师父的功德。是这么一个情况。

庚四、结请决疑

我们看庚四的“结请决疑”。看第一段。

如是诸菩萨 神通大智力

四方地震裂 皆从中涌出

这地方弥勒菩萨把他要请教的问题——前面讲很多——作一个总结。总结就是,这些法身菩萨,第一个,功德太大,第二个,来得太突然。因为这是一个不同的时空,这些弟子是过去本门教化的时空,来到了释迦牟尼佛这个迹门这一期教化的时空。而且这要是一般的凡夫也就算了,这些法身菩萨都是大智慧、大神通、大福德的,而突然间就在法华会上,佛陀讲完迹门以后,大地震动破裂,从地涌出。第一个,功德太大;第二个,来得太突然。这是第一个值得大家疑问的。

小主,

我们看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