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66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5542 字 13天前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三十七面,我们看壬二的“重颂”。

这一大段讲到佛陀为四大弟子授记。中根的四大弟子,过去在初地之前的经历是修小乘法。我们知道,初地之前是以法来安住,他透过一个法力,比方说声闻人修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菩萨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所以刚开始我们修学是以法力来住。以法力来安住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假入空,就是把我们从有相的一种攀缘、分别而带到空性的安稳寂静当中。所谓的三乘,不管你过程是怎么样,它的目标是共同的,“三乘共坐解脱床”。佛陀对于三乘人的修学,其实就是让他们先了生死。

等到入了初地,佛陀的法门是完全一百八十度转变了,就你这个时候不适合再待在空性了。你开始要怎么样?面对两件事情:第一个你要开始面对佛道;更可怕的,对声闻人来说,他要面对众生。对声闻人来说,他长时间跟众生是远离的,他或者住在山上,或者住在山洞。所以他这个时候突然间从一种安住空性的思想,要转成一种面对佛道、面对众生,这个心态转变很大,所以必须要佛陀的授记,给他做一个保证跟鼓励。

我们看“重颂”,重颂当中分成四段。

壬二、重颂 分四:癸一、颂因行得果;癸二、颂国土眷属;癸三、颂寿命正像;癸四、总结

癸一、颂因行得果

先看第一段,癸一的“颂因行得果”。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告诸比丘 我以佛眼

见是迦叶 于未来世

过无数劫 当得作佛

先讲他的得果。佛陀告诉诸比丘说,“我以佛眼”,我以中道的一心三观的智慧眼。佛陀的佛眼那叫一个安住真如,生起三观,这叫大圆镜智。佛陀的佛眼能够看到三千大千世界哪一个地方下几滴雨,佛陀清清楚楚。所以佛陀可以为他授记,佛陀的假观圆满。

佛陀说,你看迦叶尊者,他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以后,他未来世成佛是什么情况呢?经过无数劫的时间,当然亲近诸佛、下化众生,“当得作佛”。

前面没讲出时间,就是亲近三百万亿诸佛,这以下说出时间,时间很长,就是无数劫。古德解释“无数劫”,它其实是有一定的期限的。因为授别记一定有一个时间相,但这个时间上实在太长了,超过凡夫、二乘所能了知的范围,所以干脆讲无数劫。“当得作佛”,就是光明如来。这是讲出他的果地。

再讲他的因行。那么他是做什么事才能成就这个果地呢?

供养奉觐 三百万亿

诸佛世尊 为佛智慧

净修梵行 供养最上

二足尊已 修习一切

无上之慧 于最后身

得成为佛

“供养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这第一个。我们说过,你成佛,世间上有能力教导你的只有一个人。谁有能力教导你成佛?那就是佛陀了。你不能再躲在山上了,所以你要赶快去往生到有佛住世的地方,去亲近诸佛,蒙诸佛的教化,传授他的经验。

第二个,你为了成就中道的智慧,“净修梵行”。声闻人可能有他过去的一些微细的法执,所以他还是喜欢现出家相,净修梵行。

第三个,供养诸佛以后,他“修习一切,无上之慧,于最后身,得成为佛”。

当然,我们说过,成佛,除了亲近诸佛,他一定要亲近众生,他在众生法界“广宣诸佛无量大法”。在最后,等觉菩萨就在他的国土最后示现成佛,完成他第一次的应身佛。

我们看成佛,感觉上好像无数劫。不过我们要知道一个问题,初地之前跟初地之后那叫不一样。初地之前的修行,我们是什么样?身处火宅,如果能够早一点出去,早一天算一天。因为你这个三界里面有内火、外火,大火,众生的共业,所以你一旦投胎,你的生命就不确定了。但是从初地以后,他们的色身已经脱离了业报身,他那个果报已经不再受业力的控制,他的业力已经怎么样?业尽情空了,被他的我空的智慧完全破坏了。

所以初地以后的身,他如果安住,他要摄用归体,那叫法身,法报二身;如果他依体起用,来到众生的世界,叫做意生身。就是说,初地菩萨亲近诸佛或者来到人世间,他总要有一个色身;虽然他是假借父母,但是他这个假借父母,他的色身不是业报身,他叫意生身。

意生身,第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他没有痛苦,而且寿命可以随他的心念可长可短,最高能够延长到一劫,他是生死去来自在。最重要的是他身心安稳,他没有什么痛苦的逼迫。这第一个。

第二个,他不退转。他怎么弄都不退转,他已经是善根不退。我们前面〈药草喻品〉说过,草木在生长,它虽然承受法雨的滋润,法力不可思议,事实上,重要的是这个三草二木,只要它跟大地结合,它就不退转了。它的根只要跟大地一结合,就是说阿罗汉的整个戒、定、慧,因为跟实际理地,真如本性完全结合在一起了,所以他不退。他身心世界没有痛苦,又不退转,所以对他来说时间也不是什么问题。所以我们也不要说时间很长,其实没关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癸二、颂国土眷属

我们看癸二的“颂国土”,就是依报,跟“眷属”,正报。来看看他的依正二报。

其土清净 琉璃为地

多诸宝树 行列道侧

金绳界道 见者欢喜

常出好香 散众名华

种种奇妙 以为庄严

其地平正 无有丘坑

先看依报庄严。

“其土清净”,它整个大地环境没有污秽的东西,都是清净的。这当中第二个,以“琉璃为地”,而且它的树,“多诸宝树”。看样子,这个依报环境,树是扮演重要角色,你经常在树下经行、打坐。这个树的位置在哪里呢?“行列道侧。”道路的两边,左边一排,右边一排。“金绳界道,见者欢喜。”这个琉璃地,它形成道路总要有一个区隔,东西向,南北向,中间要有黄金来做一个界标。

“常出好香,散众名华。”这个地方讲空中庄严。它的空中出现美好的香味,因为它经常空中散花。“种种奇妙,以为庄严。”这个地方讲住处,它有各式各样宫殿,众生就住在宫殿里面。“其土平正,无有丘坑。”它的整个大地没有高高低低的,就是平整的。

这个地方讲到依报庄严。

再看正报庄严。

诸菩萨众 不可称计

其心调柔 逮大神通

奉持诸佛 大乘经典

诸声闻众 无漏后身

法王之子 亦不可计

乃以天眼 不能数知

正报,当然诸佛国土一定有菩萨,有没有声闻那就不一定了,但一定有菩萨。“诸菩萨众,不可称计。”我们来看看这个菩萨有什么功德。

“其心调柔,逮大神通。奉持诸佛,大乘经典。”调柔是这个人有没有证得空性的最大指标。一个人要是执着心很重,他的个性是刚强对立的。所以,一个人能够身心调柔,一定是我空、法空,才有办法达到调柔寂静,这个人身心是非常平和的,安住中道的。

“逮大神通”,这个说明禅定。他不是有智慧而已,他还有禅定。这个神通,要是跟大乘的中道实相一结合的神通,那是非同小可,那是真如三昧的神通,那叫一个游戏神通,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所以叫大神通。

“奉持诸佛,大乘经典。”他内心是受持中道第一义谛的,所以这个不是一般的菩萨,是大菩萨。

我们看声闻众。“诸声闻众,无漏后身。”往生到这个国土的阿罗汉们,都不是初果、二果、三果,那都是证得阿罗汉果,进入有余依涅盘的。这些阿罗汉,很多因为长时间经过光明如来的教化,已经是变成法王之子,很多都虽然现出出家相,但是都已经回小向大了,“法王之子”。“亦不可计,乃以天眼,不能数知。”有这么多。

当然,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不是说只是受用依报、正报,只追求这么一个安稳快乐,最重要的就是三乘的教法。蕅益大师说,其实几乎所有的佛国净土都是讲三乘的,很少说一个佛土是直接讲大乘的,非常少。也就是说,即便它是一个安稳的环境,但是佛陀因为众生的善根,还是先为实施权,先讲法力不可思议,用方便的法力来摄受你,最后再开显真如的自性功德力。都是开方便门,再示真实相,都是有这么一个次第的。

癸三、颂寿命正像

其佛当寿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