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52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5793 字 13天前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零七面,我们看最后一行,讲到四趣的余报。这一段是佛陀在讲完〈譬喻品〉以后跟我们做一些提醒。对于《法华经》的流通,佛陀提出两个重点:第一个,要有利益众生的因缘;第二个,不要虚妄地宣传。

什么叫有利益的因缘呢?在本经来看要有两个重点,你要么智慧很高,你要么信心具足,都可以。你说我这个人没有智慧,但是我一听《法华经》我就欢喜,我就愿意读诵,虽然我不懂,但是我就欢喜,也可以。那如果这个人是既没信心又没智慧,那你就拿佛法里面的三皈五戒给他听就好,拿业果、空性的思想就好,你千万不要一开始给他《法华经》。因为这种不思议境,他很容易不信而生谤或者谬解而生谤,这个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佛陀警告末世的弘法者或者菩萨一定要怎么样?观机逗教。如果有一个人他不信,他可能起瞋心,善根不够,甚至于出言毁谤,在佛教界产生重大影响,使令很多人对《法华经》失去信心,这个过失就很重。

前面讲到它的过失有三种正报:地狱、畜生、人道。那么这三种正报结束以后剩下余报,就像地震过后还有余震,这个势力相对就比较少。这个地方有两段。我们看经文。

常处地狱 如游园观

在余恶道 如己舍宅

驼驴猪狗 是其行处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聋盲瘖痖

贫穷诸衰 以自庄严

水肿干痟 疥癞痈疽

如是等病 以为衣服

身常臭处 垢秽不净

深着我见 增益瞋恚

淫欲炽盛 不择禽兽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这个人从地狱到畜生,从畜生到人类,从人类出来以后,他会有两种情况:

第一个,“常处地狱,如游园观;在余恶道,如己舍宅”。

我们前面说过,他要是堕落到痛苦的果报也就罢了,因为痛苦是暂时的。我们比较怕的是他断了善根,障道。一个人障道以后,他即便从罪业出来,因为没有善根力,就很容易又再堕落。所以,他这个人因为善根力、福德力受到严重的伤害,所以他即便在人道里面受的罪业结束以后,他还有一些剩余的势力。什么势力呢?他以后的生命“常处地狱”,就好像在游自己的花园这么的频繁,或者说“在余恶道”。“在余恶道”是什么呢?就是三恶道扣掉地狱,就是饿鬼跟畜生。堕入饿鬼跟畜生就像自己家里,那更频繁,在家里面是比在花园更频繁。总而言之就是这个人很容易堕三恶道的意思,因为他内在的善根受到破坏,愚痴闇钝;再者,他也不能见佛,也不能闻法。

所以这个人他就很容易造罪。这就可以理解他为什么经常堕三恶道了。那他怎么办呢?他就只能做驼驴猪狗这种畜生。这是不得自在的,都是要为别人服劳役的,或者要被人家食用的。“是其行处”,是它的生命的活动范围。“谤斯经故,获罪如是。”这个地方讲到三恶道的余报。

有些人他稍微好一点,他的余报可能是做人,但是这个人也好不到哪去。“若得为人,聋盲瘖痖”,就是六根不具。“贫穷诸衰”,这个诸衰就是容貌丑陋,“以自庄严”,贫穷跟丑陋来当作生命的受用。或者说“水肿干痟”,身体水肿或者是身体特别的消瘦,总而言之循环系统不好。“疥癞痈疽”,身体有恶疮或者痈疽,就是有大片的泛红的毒疮。“如是等病,以为衣服。”这种皮肤病的病痛是不离开他的色身。“身常臭处,垢秽不净。”这个就是他卑贱的果报,这是指外在的情况。

这以下讲内心。“深着我见。”这个我见是所有烦恼的根本,一个人有“我”以后,他就很能跟人家对立,别人讲什么话,他就很容易站在对方的对立面,所以他就有两种后果:“增益瞋恚”,瞋心很重,要么淫欲心很重,重到甚至于不择禽兽。“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这个地方讲到毁谤《法华经》。毁谤《法华经》等于是断了三宝的种子。当然,毁谤《法华经》的罪是有轻重差别,虽然同样毁谤。

第一个,约心,你当时的心态。我们最怕的就是邪见的心,因为邪见的心特别坚固,第一个是邪见心;第二个是瞋心,瞋心是排第二个;然后才是愚痴,愚痴是第三个。就是看你这个时候只是一时的失念、一时的失言,还是你这个毁谤是有一种长久的累积而产生一种邪见。这第一个,约心。

第二个,约境。就是你在整个佛教界跟社会上是不是有很高的影响力,就是你这句话讲出去,对整个佛教、对众生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们最怕是什么?你讲话还没关系,就是怕怎么样?你做成书。这个书本一流通,那不得了,那几千几万年,这本书只要在,你的罪报就很难出来了。约外境,就是他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力有多深。

第三个是关键,相续。就是你造了以后的心态,有没有忏悔。你可能年轻的时候毁谤了正法,有心有境;如果你在死亡之前忏悔了,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就是你在死亡之前有没有忏悔,真诚地忏悔。其实以佛法来说,忏悔永远不嫌太迟,但关键要在死亡之前。所以这个罪报的轻重差别,可从心、境、相续三方面来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看智者大师。天台宗要修止观之前,一定有一个道前基础,除了修皈依以外,一定要勤修忏法。为什么?如果你一个人散散乱乱,也不是真的想要用功,那也就算了;如果你真的要一心行道的时候,一定要扫除障碍。如果说,我今生也没造什么罪,是的!但我们不知道我们无量劫之前,可能有谤过法,尤其是谤法跟五逆,尤其是谤法又比五逆更厉害。就是说,我们可能无量劫在某一个时段谤过法,结果到三恶道去了,经过辗转的痛苦。但是我们知道,谤法的后作用力是很长的,后遗症很长的。你看,一个人一听经就打瞌睡,听完经精神又来了,想要修学佛法就有事情障碍,这个就是障道。所以你稍微用心一点就知道,你的身口意只要跟三宝接触,就隐隐约约有一种力量在障碍你,这肯定跟谤法有关系,障道。今天如果说你不拜忏,那你的修行就永远事倍功半。尽管你很用功,但是前面的石头就给你挡住了。

所以天台智者大师建议我们修学者,最好一辈子修一次忏法。当然它没有期限,它是以见好相为期。就是你一定要拜八十八佛、拜大悲忏,拜到梦中见到自己在洗澡,或者是见花、见光,见佛菩萨那最好。就是你一辈子在临终之前,“愿我临终无障碍”。愿我临终无障碍不只是你心中的期望,你要去修的,这不是靠运气的。就是说,你最好在死亡到来之前找一个时间好好拜忏。弘一大师说,见好相为期可能标准太高,就拜一年。你一天拜一部,专心地拜,拜满一年,至少你的障道因缘就消掉了,能够见到好相最好。就是怎么样?就是怕障道。

佛法最怕障道。当你跟圣道相应的时候,你自然能够灭罪。但是你圣道没有生起之前,最怕是我们的心在念佛的时候,我们的心跟佛号中间有一道墙壁障在那里,你这个佛号怎么念都念不进去了。这个墙壁不打掉你怎么念呢?你只要跟佛号相应那就不怕了,心与佛合、心与道合,那生死罪业就可以灭了。最怕就是你的心没有接触佛号之前被你的障道给障住了,这个最怕了。所以天台宗的勤修忏法是有道理的。

丑四、大悲莫说

佛陀做个总结。看经文。

告舍利弗 谤斯经者

若说其罪 穷劫不尽

以是因缘 我故语汝

无智人中 莫说此经

这以下把这个毁谤的业因做一个总结。佛陀告舍利弗,毁谤《法华经》一佛乘的妙法,我如果要详细地说明他的罪障,那是“穷劫不尽”。因此我要慎重地告诫汝等,在未来世中,“无智人中,莫说此经”。这个人没有大乘的慧根,也没有大乘的信心,你千万不要跟他讲《法华经》,免得不信或谬解生谤。

蕅益大师说,佛陀为什么要讲这么重的罪报?有两个原因:第一个,要我们末世弘法观机。就是你今天不要说,我觉得学《法华经》很好。对你是很好,但是你不能随便地不看根机就弘传。这第一个,弘法观机。第二个,令知避祸。让一般人知道避祸。我们对于甚深微妙法,你即便不相信都可以,但是你要怎么样?你要批评之前,请你谨言慎行。

在菩萨戒,对于甚深微妙法提出两点的说明。就是说,在我们菩萨修学过程当中,遇到一个甚深微妙法,我们没办法理解,应该怎么办呢?佛陀说没关系,你做两件事,你就可以安然的度过。

第一个,自处无知。我们要相信我们自己是有所不足的。就是这个法门太深了。为什么说一念心性又非空非有,又即空即有,“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就是非空非有。这种中道思想的确深妙,但没关系,我们站在谦卑恭敬的心,自处无知,就是我的水平太低了。这第一个。

第二个,仰推如来。很多时候我们对法的信心来自于对人。我们对佛修皈依,我们相信佛陀说的话是真理。很多人说修学佛法依法不依人,其实我们现在这种水平没有资格讲依法不依人,我们是依人又要依法。我举一个例子。

很多的学者对佛教很多批判,蕅益大师跟印光大师对佛教有很多的开导,这两个你怎么判断呢?当然没办法判断,我们只能相信。你想相信谁?我们为什么相信古德?因为古德是有修有证的,学者他是找资料的。所以我们是因为相信智者大师、相信蕅益大师,我们是先相信人,然后再接受他的法,一般是这样子的。你说我相信佛,佛的境界太高了,所以我们先相信菩萨也可以,以菩萨为善知识。

总之,遇到甚深微妙法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谦卑,第二个皈依。这两种情况,你就能够闻大不谤。这是菩萨戒教我们的两个方法,第一个自处无知,第二个仰推如来。

子二、约大慈门应为善人说 分二:丑一、明五双善人可为宣说;丑二、总结可说之相

前面是约大悲门,约大悲门莫为恶人说。这以下是约大慈。就是说这个人大乘善根成熟了,那你应该要及时为他宣说,让他增上。

小主,

丑一、明五双善人可为宣说 分五:寅一、过现一对;寅二、上下一对;寅三、内外一对;寅四、自他一对;寅五、始终一对

这以下有五双,明五双善人。五双就是有十种人,有十种情况是可以跟他说大乘妙法的。五双等于分成五科。

寅一、过现一对

第一科,过现一对。看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