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45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5839 字 13天前

我们看第二的“瞋心”。

蚖蛇蝮蝎 蜈蚣蚰蜒

这以下讲瞋恚,讲出五种毒虫。蕅益大师说瞋恚有三种瞋,说一个人发脾气有三种原因:

第一个,非理瞋。就这个人他又福报大,又放逸,所以他不管有没有道理,你只要不合他的心,他动不动就发脾气。这种人是什么呢?蚖蛇,就是黑蛇。就是你明明没有触动它,它还是会咬你,它会主动地攻击人。这种人就是非理瞋,这是放逸的众生。

第二个,执理瞋。修行人很多是第二种,就是毒蝎。就是说,你要不碰它,它也不咬你;但你一碰它,不管故不故意,你一旦触动它,它就伤人。就是我们说的得理不饶人。菩萨戒是不允许得理不饶人,菩萨戒要理直气柔。这个就是要注意的,执理瞋。

第三个,戏论瞋。戏论瞋就是蚰蜒,类似蜈蚣,这个主要是法执。前面两个瞋都是我执,就是你有你的知见,他有他的知见,就彼此互相的斗诤。学者、外道特别喜欢依法执而斗诤,就是戏论瞋。

我们看大乘佛法很喜欢把重点放在前面,前面讲慢,这个讲瞋。慢,障碍我们上求佛道;瞋,障碍我们下化众生。因为瞋心伤害大悲,而大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

我们看佛陀对瞋心是要求很严格,佛陀把瞋心拉了一个底限,叫做“瞋心不受悔”。我解释一下。这个是菩萨戒的底限。就是说某一个人他刺激你、毁谤你、诬陷你,你发脾气,可以理解。你凡夫嘛,他用非理的方式来刺激你,你发脾气,可以理解。但是对方向你真诚地道歉,道歉以后你还继续发脾气,那你就是犯菩萨戒了。这个是佛陀给菩萨的底限,就是他要跟你和解,你一定要接受,不管他过去是怎么样。为什么?因为这个菩萨他必须要广结善缘、下化众生。就是你不一定要马上利益他,但是你要保持一种利他的意乐。

佛陀化解瞋心是很高明的,他从根本上消除对立,就是说自他交换。比如说,你跟你儿子两个发生了不愉快,你现在先不要管你发生什么事,你现在先从你的角度走出来,走出你的位置。你做妈妈的,你先走出你的位置,你跑到你儿子的角度来看事情:如果我是一个儿子我会怎么想?就自他交换。因为每一个人都想追求快乐,你会发觉他不是冲着你来的,其实站在他的角度他只是想追求快乐。我们也是追求快乐,如此而已,所以我们也没有比别人高明。所以,当你试着走上他的位置去看事情的时候,你会有一个同理包容的心,就是我不跟你对立,我试着走到你的位置来看:如果我是他,我可能也会讲出同样的话,因为他想追求快乐,追求安乐此心同。

所以,这个地方就化解对立,就是自他交换。你对立心一化解,你能够有一份的包容,瞋心就调伏下来了。

(三) 痴

第三个是愚痴。愚痴在菩萨戒也是重罪。

我们看愚痴的相貌。看经文。

守宫百足 鼬狸鼷鼠

诸恶虫辈 交横驰走

屎尿臭处 不净流溢

蜣螂诸虫 而集其上

这个愚痴在佛法里面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根本无明,一个是枝末无明。什么叫根本无明呢?我们看经文。

“守宫百足,鼬狸鼷鼠。”这五种动物,我们简单提出老鼠。你看那个老鼠,第一个,它一定在黑暗中走动,就是无明,它不是在有光明的地方。它走动的时候,老鼠一出来它也没什么章法,就东走走西跑跑,它就到处地攀缘。这五种虫就是“诸恶虫辈,交横驰走”,它走的时候不是有一定的规划的路线,它往东跑往西跑,就是到处攀缘。攀缘心就是根本无明,就是我们最初的一念妄动。这是第一个。这个时候的一念妄动为什么叫根本无明呢?因为它本身,第一个,还不算烦恼,它只是一个愚痴相;第二个,它没有特定的对象,它只是广泛的攀缘,但是它没有锁定到底是要攀缘财富,或者是男女的感情,还是声名,它没有一个特定的对象,所以它相对微细,叫独头无明。

小主,

等到这个攀缘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它稳定下来叫做枝末无明,它就有特定对象了。它开始追求什么呢?比方说厕所中的屎尿。就这世间的五欲都是不清净的,不清净的就像是厕所的屎尿,经常流出来。流出来有什么呢?蜣螂,就是地上爬的金龟虫,它就喜欢在屎尿上面去攀缘不净物。

也就是说,前面的根本的愚痴只是一个攀缘心,到了枝末以后,它变成一种爱取了,它有特定对象了,它可能是财、色、名、食、睡等等。

这个愚痴,我们叫做颠倒想。什么叫颠倒想呢?它是由人生经验而来的。比方这个人,他可能小时候没有饭吃,所以他吃到饮食的时候他特别快乐,他就把那种快乐的影像抓住,这辈子饮食对他来说可能是他追逐的重点。有些人他从小就没有房子住,经常被赶到东边赶到西边,所以他没有安全感,他对房子这个影像特别执着。就是众生愚痴,攀缘,各有各的对象。

那么为什么叫愚痴呢?简单地说就是他有所得。这是一个问题了,尤其是净土宗!净土宗在临终的时候,千万不能起愚痴,不能起颠倒想。它问题在哪里?这个颠倒想就是说,我们凡夫如果没有经过因缘观的训练,我们在娑婆世界活了八十岁也好,九十岁也好,会觉得说我应该要有一个结果才对。我辛苦了一辈子,我这么努力去经营我的人生,我好歹有个结果。

对不起!人生没有结果,你最好早点知道。就是说,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为什么起颠倒?为什么会再投胎?就是有所得。我们以为,我今生的努力,不管是好是坏我都认了,但是请你给我一个结果出来。

我们听听佛法讲一句话,“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好,人生怎么来的?这个很关键!你从什么地方来,你就会从什么地方回去。就是因缘和合才有,所以在因缘和合之前我们是没有今生的。所以今生是从哪里来?从空性而来,从一念的无相的清净心,受业力的熏习,不思议熏、不思议变而来。诸位!我们今生是无中生有,所以我们最后还是回到空性而去。所以对不起,人生没有结果。

净土宗最难突破的就是临终正念,念佛容易正念难。这个就是智慧的问题了。就是我们到晚年怎么收尾?人生的开始靠福报力,你福报很大,说你就可以把人生因缘开展出来。所以人生一开始叫做性空缘起。恭喜你!你福报大,你能够从空性开展出你美妙的人生,你有好的事业、好的家庭、好的子女,从空性创造这么多因缘!但是对不起,晚年请你收尾。你从性空缘起靠福报力,到晚年要逆向操作,缘起性空。你有本事把因缘开出来,你就有本事要把它收回去,靠的就是智慧了。有些人,人生他开得出来,他没办法收尾。就是说,有些人只会操作性空缘起,他不知道怎么操作缘起性空,所以他死的时候就心不甘情不愿。你心不甘情不愿你怎么往生呢?你只好继续投胎了,因为你不甘心人生没有结果,你为了追求结果,你到来生去追求,结果你来生还是没有结果。所以这个愚痴,这个地方是个盲点了。就是说,我们一直希望人生有结果,事实上人生本来就没有结果。不是佛陀不给你结果,是本来就没有结果。人生只有过程,它是一个业力的释放。

所以诸位!你既然有本事从无而创造你的人生,可以在今生里面开展出你的人生的因缘法,你就有本事把它收回去。你有本事性空缘起,你就应该有本事缘起性空。这样子,你临终的时候才能保持正念。

对治愚痴就是用因缘观。你有本事把因缘的门打开,你就得有本事把它关掉,就这样子。

(四)贪

我们看下一段,第四,贪爱。

狐狼野干 咀嚼践踏

哜啮死尸 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 竞来搏撮

饥羸慞惶 处处求食

这个地方指的是贪爱的烦恼。这个贪爱有两段:一个是有力贪,一个是无力贪。有力贪就是你本身有大势力,你可以直接去追求、去贪爱,比方说狐跟狼,它可以去追求小一点的什么鹿、兔子等等。无力贪就是说它本身没有势力去贪,然后别人吃剩了以后,它向别人乞求一些剩肉剩骨等等,比方说野干。

我们看经文。

“狐狼野干。”这个狐狼是有势力的,它可以主动地去贪。野干只能够向别人乞求而贪。

不管是有力贪,不管是无力贪,总之贪到以后是“咀嚼践踏”。咀嚼就是有用的肉,血肉,这个地方主要指的是肉;践踏就是没有用的骨头就践踏。然后就“哜啮死尸”。哜就是吸,吸它的血;啮就食其肉;死尸指的是三界的快乐。最后就是骨肉狼藉,散乱各地。这个指的是贪取,是贪爱烦恼中比较轻的。

比较重的就是直接用夺取,非理的夺取。比方说狗,你看非洲的狗,野狗,老虎跟狮子去猎食的时候这个狗在旁边看,等到你猎到以后,那些狗一整群三四十只,你要把这个猎物吃掉,它就开始要抢你的猎物。就是比喻这种国王盗贼,你贪到以后引来这个群狗:国王盗贼,来夺取你的东西。当然你也不愿意,最后互相就怎么样?“竞来搏撮”,就互相地抢夺。“饥羸慞惶,处处求食”,因为内心的贪爱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这个贪爱从生到死就没有间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是贪爱。

贪爱,佛陀是修不净观来对治。这个不净观的意思,不一定是观它不清净。比方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