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32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4729 字 13天前

第二主题,有关安住一念心性与修学空观的关系。

这个一念心性是众生本具,所以它不需要去修,你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你只要忆念它就好了。因为它本来就具足无量的功能,它本来就是清净,不是你把它修来的。但是空观是要修的,空观你没有修就没有了。它是一种破障法门,是一个因缘所生法。你不修就没有。所以这两个是不一样的。心性是谈安住,空观是破障,这两个角色是不一样的。你先把这个角色弄清楚。

【学员问题】本经的一心三观和中观的无所得、与唯识的无分别智有何不同?

【师父答疑】中观的无所得,我们上一堂课有简单的说明。无所得其实跟一心三观里面的即空有一点接近,只是它没有明确地说明我们有一个明了的清净心,具足无量的功能。它不明显。它只是说人生无所得,它是从“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这种因缘的开合去观察安立无所得。这是第一个。

那么唯识的无分别智是怎么回事呢?唯识是认为,生命的问题在于相续,就是辗转相续。就是,我们过去可能造了杀盗淫妄。造了杀盗淫妄以后有两个问题:一个叫做业种子,一个叫名言种子。这个业种子问题还不大,它会让我们产生痛苦,但是这个业种子痛苦受完以后就没了。问题在这个名言种子。就是说,你过去造了杀盗淫妄,你从三恶道出来,你很想再继续做,这个问题严重。就是那个恶念造罪业。这个罪业让你得果报以后,事情还没结束,除非你对治它,你深深地忏悔它,否则来生烦恼会相续。其实唯识是比较消极的,它就是断相续,它并没有说开显真如。但起码就是说,它知道这个因缘法不能相续,否则没完没了,所以它修无分别智。就是说,我遇到什么事情,你对我高兴,我也没有意见,这都是我过去的命,我认了;你对我不高兴,我也认了,因为我跟你互动,事情要更复杂。就是说,你今天去攀缘外境,对你永远没有好处,快乐会让你放逸,痛苦会让你挫折。所以唯识学的意思就是说,凡夫的心情,虽然我创造不出功德,起码我不想让恶因缘相续,就修无分别智。所以唯识学是保守,是“守”字诀,就是我不动念头。

其实,这个方法也不错。如果你不能安住一念心性,你修无分别智也不错。就是我不动名言,我坦然地面对我过去一切的因缘果报,人生酸甜苦辣我认了,我不表示意见,我把目标放在开创未来。唯识学就是说,对今生所有的结果,我完全没有意见。这就是唯识的想法,唯识的人生观就是这样。因为你对今生有意见,那你来生就完了。它是这样子。唯识的思想是认为,你只要跟今生互动,那你就落入恶性循环,你来生就毁掉了。唯识学是认为,我们本来就有我法二执,你一旦互动,那人生越弄越糟。唯识的思想是认为,人生不处理是最好的处理。其实它讲的话不完全对,但是有八九成的道理在里面。虽然消极,但是如果你遇到很复杂的问题没办法处理的时候,我觉得唯识学会帮你过关,就是“我不处理”。

为什么不处理会最好?因为它总有势力。什么叫诸法因缘生?它有生灭相。我就看谁熬得过谁,我不动,你的能量自然会丧失掉。所以唯识学这个教法,它是源于人生是由烦恼、业力构成的。它认为人生就是无量无边的我法二执,由烦恼障、所知障构成。你要摆脱它,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破和合识,断相续心”,就是你不要跟它互动。你不要跟今生互动,然后你去修你的法,这个就是唯识学的无分别智。诸位!我觉得这个观念也是不错,遇到特殊的恶因缘是可以这样面对的。

“无所得”跟“无分别智”,可以当做一心三观的辅助。这两个虽然不能显真,但是是很好的破妄的工具。

【学员问题】师父在《楞严经》中曾说,整个法界除了真如外就没有别的东西了,此一观念和《法华经》的思想如何融通?

【师父答疑】蕅益大师在注解《楞严经》的时候,他用两句话做总结。什么叫首楞严王三昧呢?就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它是把一切的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会归到一念心性,所以它偏重在摄用归体,它是万法回归一心,是属于把一切法门会归到一念的清净心。

《法华经》它是开权显实,开近显远。其实某种程度《法华经》它不是回归一念心性。如果《楞严经》是万法唯是一心,那《法华经》是一心创造万法。它是你明白道理以后开始借假修真。所以你看,《法华经》对前面的权法跟实法,是用实法来操作权法,然后发菩提心,趣向佛道。

所以,《楞严经》只能叫开悟,开悟的楞严。只有《法华经》可以成佛,因为它能够开始从空出假了,发菩提心了。《楞严经》没有明显讲到发菩提心,但是你如果万法回归一心,你还是会发菩提心。反正《楞严经》告诉你,根尘识这一切都是虚妄,相妄性真,它的本质是真的,它的相状都是虚妄的。你看《楞严经》,整部《楞严经》都告诉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它的本性是真实的。就这样子,“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但是知道本性以后,然后呢,然后就没说了。所以然后你就看《法华经》:哦,原来是可以借相修心,再把它借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学员问题】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区分内外?

【师父答疑】内空跟外空,我们说明一下。我不知道诸位修空观你想空掉什么。诸位!你回忆一下,你以前在修空观,不管修无常观、修无分别智、修无所得,这个空观是一个工具。就像空观是一个刀子,你到底想要砍掉什么?你想空掉什么,很重要。如果你没有安住一念心性,你的空观一定会空掉外境。你一定会说,这个人很讨厌,但是我拿他没办法,我把他空掉。我们一般是这样子的。但是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因为你把这个人空掉,从因缘所生法,过一段时间会出现另外一个人,你永远空不完。所以唯识学讲得好,就是说,诸位!外境叫做依他起性,它没有对错;现在问题在我们内心的遍计执。

诸位!我们这样讲好了。某甲一天到晚干扰你,其实这个没有对错。人生没有对错,只有痛苦跟快乐而已。你只能说,他不是干扰你,他给你痛苦。受不受干扰是你可以决定的。这样懂吗?我再讲一次,任何一个人不能干扰你,他只会给你压力、给你痛苦,受不受干扰是你决定的。你要执着,那他就干扰你。

就是说,我们今天要认清楚问题在哪里——是我们的攀缘心。所以,安住一念心性的好处就是,他处理问题,他空掉自己的执着。高明!为什么有些人进步快?我问你,你外境空得完啊?你把A空了,明天出现B;你把B空了,后天出现C。

我以前有一个经验,给大家参考。我以前做教务主任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重大事情就开教务会议。这是很严重了,比方开除一个学生。我基本上比较站在包容的角度。我的理由有两个:

第一个,你把这个学生开除了,你很可能毁了他,他很可能自暴自弃了。我们今天是办教育,他只要还有想要学习的态度,我会比较持保留的态度,让他有机会。这第一个。

第二个,当然很多执事说,我们不能够为了这个人,浪费那么多人力,所有的执事都在忙一个人。但是我提醒他,我说诸位,你们想想看,你把他开除了,没有多久,会出现另外一个人取代他。真的!这个就是诸法因缘生,真的是这样。他在的时候,那个比较差的人看不出来。真的是这样子,这个东西很妙。就是说,你看这个人不顺眼,你把他开除,结果,第二个人本来还好,突然间你看他不顺眼了。所以你永远没完没了了。你知道吗?人生永远是平衡的,你把坏人都拿走了,好人就变成坏人。这句话你慢慢体会,知道吗?

人生因缘本来就是一种平衡状态,你开除一个人就破坏平衡了。你破坏平衡,你知道吗?你破坏平衡以后,一定会出现一个坏人取代他的位置。全世界的团体没有一个全部是好人,这不正常,除非是净土。从娑婆世界的角度,不正常。不正常的东西就不会持久,就是它失去了balance(平衡)。就是这个山,它本来好好的,你把一个石头拿走,它已经进入不平衡状态了,它一定会自我调整到平衡。

我说,你把A开除了,三个月以后你们看,另外一个跟A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出现了。我这个理论有些人接受了。就是说,我们的底线,只要他不扰乱大众,你就让他住着。是吧?他住一天有他住一天的进步。我们的底线就是你不能干扰别人。你早上不起床,你要睡,我跟纠察师说,他要睡让他去睡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他不要太离谱了,至少有惭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