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29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6187 字 13天前

当然,画佛像的人,就是一笔一画慢慢熏习、慢慢熏习。诸位!我们讲过,真如“不思议熏,不思议变”。请你别忘了,你这个相状不是一般的相状,是佛的相状。这个相状,如是相、如是性,它就会带动佛法界的十如是。我们今天是从佛的相状,但是佛的相状隐隐约约带有佛的内心,他有慈悲跟智慧的内心。如是相、性、体、力、作,最后会产生佛陀的因缘果报。他为什么能够“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这个就是所谓的“诸法因缘生”,就是净法熏习。

我再强调一次,前提是这个相状是佛的相状,你这个相状不能乱取。要是看起来这个佛像好像一天到晚很生气,那就糟糕了。那这样子熏习就不是“具足大悲心”了。

就是说,为什么造佛像他能够成佛呢?因为那是佛陀的相状。而我们这念心它就这样,我们说过,清净本然,但是它能够跟外在的因缘互动,它受熏。所以,画佛像、雕刻佛像,都因为接触佛的相状的不断熏习,他就能够渐渐地灭恶生善,生起大悲心,然后慢慢地修学一切法,所以“皆已成佛道”。这个就是佛陀的方便。

卯六、约供塔像

前面是把佛像给造出来。有些人他来到寺庙的时候,欸,这个佛像已经有人造好了。他怎么样?他修供养,也是可以。你没有因缘造佛像,你能够从这个地方礼拜赞叹等等,也可以成佛道。

若人于塔庙 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幡盖 敬心而供养

若使人作乐 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 琵琶铙铜钹

如是众妙音 尽持以供养

或以欢喜心 歌呗颂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 乃至以一华

供养于画像 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 或复但合掌

乃至举一手 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 渐见无量佛

自成无上道 广度无数众

入无余涅盘 如薪尽火灭

这个地方是讲供养佛像,就是我们对佛像的供养。这个地方某种程度就不是只有相状,它是有一点忆念佛德,从佛像到佛德。

忆念佛德,这个地方的经文也是分两段。先看因地,因地里面有身口意三业的供养。先看意业的供养。

“若人于塔庙”,有人进入了塔庙当中,这个时候佛像都已经画好了。面对佛陀的宝像,可能是立体的宝像或者是平面的画像,他做什么事呢?“以华香幡盖”,各式各样的幡跟盖,比如八吉祥的幡盖,来敬心供养。这个地方重点在“敬心”,就是意业。意业能够很恭敬心地供养佛像。这是第一个,意业。

第二个,口业的供养。有些人面对佛像,忆念佛德、生起皈依的心,使人唱作清净的梵呗。唱梵呗的过程中,用什么法器呢?是用击鼓、或者吹角贝(角就是牛角,贝就是法螺);或者用箫笛(箫的吹法是直式的,笛是横式的)、琴(就是胡琴)、箜篌(就是汉武帝时候所作的竖琴);或者是琵琶、铙(就是有手柄的铃)、铜钹(就是两片的铜片相击来出声)。总而言之,他用这么多乐器的目的,就是制作梵呗的音乐,“如是众妙音”,来供养佛像。这是第一个,他自己没有这种能力来唱,花钱请人家来赞叹佛的功德。第二个,他直接以欢喜心自己唱,自己能够“歌呗颂佛德”,唱个《炉香赞》《佛宝赞》等等。他可能没办法唱一整段,“乃至一小音”,他唱了一小段,“皆已成佛道”。这个是口业的供养。

第三个,身业的供养。他用身业。他以散乱心进入佛塔当中,可能一时的善念生起来,到外面去摘了一朵花供养于佛像,这样也可以“渐见无数佛”。或有人虔诚地向佛陀礼拜,或是恭敬地合掌,乃至于一举手、小低头,表示我们的敬意。他的整个目的都是以恭敬心来供养佛像,对佛陀功德赞叹。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他们会因为这么小的一个动作跟佛菩萨结缘。只要你跟佛菩萨结缘,当然佛陀就有一种法力的摄受——说法,最后成佛。成佛以后,你也是一样,开方便门,讲因缘所生法,“广度无数众,入无余涅盘”,最后“如薪尽火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地方,他的所缘境就不是佛像,而是佛德。对于佛德,蕅益大师讲,供养佛像、佛德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就是外在的因缘力。外在的因缘力就看它的价值高低。你所供养的香花幡盖等等,价值高低影响到你未来的资粮。第二个,从内因缘来看,你的恭敬跟愿力。你当初去礼拜供养的时候,你的恭敬心的浅薄,还有你所发的愿的远近。你是发什么愿:你是发人天乘、是为了往生、是为了成佛?恭敬心跟所发的愿,也是一个善根的指标。

总而言之,“近果说差别,究竟归一乘。”短暂来看,就看你的恭敬心、愿力跟你所供养的价值,会产生差别的果报。但是你供养佛陀,跟佛陀结了缘,就会怎么样?“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

这一点印光大师倒是蛮强调的,印光大师警告说,不要忽略了“诸法因缘生”,理观不能碍事修,尤其是跟三宝的相状。就是说,我们初学者,在凡夫的因缘这块,你可以暂时放下;但是你跟三宝的因缘,这个攸关到你来生当中是不是能够出生在三宝的地方,蒙三宝的摄受。虽然佛陀的心是慈悲平等,但是佛陀也离不开因缘所生法。就像蕅益大师说的,佛陀大悲,难道还要你念他吗?不能这样讲。因为一旦谈因缘,那就有亲疏远近的差别。这不是佛陀要不要的问题。

所以这个地方佛菩萨施设很多方便。但是我们看,这个方便还不太一样。我们看前面的长行文,偏重在法力的摄受。佛陀说:“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它偏重在法力。就是三乘法门,不管你修什么法门,渐渐成佛道。

而这个地方重颂的因缘偏重在跟佛结缘。就是说,你一个初学者,你喜欢研究教理,从法力摄受下手,也可以。有些人喜欢事修,他喜欢先供佛、拜佛,也可以。最后,“皆已成佛道”。这就是跟佛、跟法结缘的好处,因为它跟真如所熏习的效果,会带动一种善的循环。

卯七、约称佛名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说起跟佛陀结缘,当然造佛像、拜佛、供佛都可以,但是称名,称念佛名是很特别的,所以蕅益大师特地把这个称名列成一科。为什么特别呢?蕅益大师给它一句话,叫做“方便中第一方便”。就是说,你供养佛陀,非常好,这是很好的方便,跟佛陀结缘;你造佛像也非常好。但是,你称名,叫做下手易、成就高。

称名很简单。而那个供养,你还要准备很多的香花,是吧?你就是创造一个声音,你自己听得到这个声音,你就跟这尊佛结下一个很深的因缘。下手容易,但是成就还不低。

蕅益大师在这段经文的注解里讲一个公案,他讲这个称名。说古代的印度有一个天神的神庙。这个神庙因为很多人礼拜,很灵感的,几乎有求必应。你有什么事情去求,没几天天神就帮你处理了,所以很多人就供养。供养以后,照顾这个庙的主人就用这个钱给神像做一个黄金的头。有一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这个庙的主人一看,哎哟,这个天神的头被贼给砍断了。因为它的头是黄金的,身体不是黄金的,这个头被偷走了。那这件事大家就议论纷纷了,怎么会这样子呢?说我们过去向天神祈求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天神是大威德,怎么会头被偷了呢?后来有人就说了:我估计,昨天晚上那个贼在砍这个天神的时候,这个天神可能刚好不在,所以就被贼给砍掉了。其他信徒说:对,肯定是这样子的。

但是天神就说话了,他附在另外一个信徒身上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其实我昨天晚上是在的。信徒说:你老人家在,怎么这个贼就把你的头砍掉了呢?你老人家大威德啊,是吧?天神说,其实他一开始是砍不掉的,他砍了三次都没砍掉。但是这个贼一着急,他念了一声“南无佛”。他一念“南无佛”的时候,天神惊怖!为什么呢?因为“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这个声音可不是一般的声音,三世诸佛所有的功德是摄持在这个佛号,你跟他感应最快的方法就是称念佛名。这个功德叫转他成自,佛的功德当下就转到那个贼的身上,他一下子就把这个头砍下来。是这样子砍下来的。那么信徒说:哎呦,称念佛名,诸天惊怖,那我们就干脆信佛好了。

也就是说,我们跟佛像、佛德结缘,最好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称念佛名。

到这个地方都是跟佛结缘。

这以下是关键了——理观的智慧。前面是讲到原因,就是因缘的善行。所有的因缘,理论上都可以成佛,但是如果你要快速成佛,下面这一科是重点。

寅二、约闻经显了因功德

于诸过去佛 在世或灭度

若有闻是法 皆已成佛道

假设有人在过去佛当中,或者是佛在世的正法时代,或者佛灭度的像法、末法时代,都没关系,只要能够闻到如是的《妙法莲华经》,“皆已成佛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成佛之道有两个道路:一个是走因缘所生法,就是五乘的法门或者是念佛法门,都可以;另外一个就是理观的智慧,启动你的自性功德,正念真如。你不断地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把理观跟事修这两个合起来,结果只有一个:“皆已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