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21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4649 字 13天前

丙二、正说段 分二

这一科是属于迹门的正宗分,就是“约迹门开权显实”的一个正说段。这以下从〈方便品〉到〈授学无学人记品〉,总共有八品,等于是正式地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我们在正式讲经文之前,必须把佛陀的权法跟佛陀的实法做一个说明,才有办法开权显实。

我们观察〈序品〉,重点有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佛陀在〈序品〉当中的放光现瑞,这第一个观察点;第二个,就是后面的问答释疑。

首先,我们看〈序品〉当中佛陀的放光现瑞。佛陀在本经一开始是没有说话的,但是他做了一个动作:他入了三昧以后,现出了一道光明,然后从光明当中现出十法界的因缘果报。也就是说,这当中有两件事:一个是一道光明,另一个就是因缘所生的十法界的因果。这两件事情,等于是说出了整个佛法的全貌。佛陀讲经四十九年,就是一道光明加因缘所生法两件事情。

这两件事情,有两个角度可以切入,我们从后面的问答释疑可以看得出来。弥勒菩萨代表众生法界,文殊菩萨代表佛法界。今天我们用众生的知见、从众生的角度来看这个瑞相。你看弥勒菩萨的提问,他完全扣着因缘所生法。他讲到凡夫的生死业报处。凡夫怎么回事呢?凡夫就是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造善的人得快乐果报,造恶的人得痛苦果报,这就是凡夫。所以凡夫的生命离不开两个字,叫做“业力”。那么二乘人呢?二乘人当然是涅盘寂静,他修四谛十二因缘,他找到休息处了。菩萨呢?菩萨很忙,广修六度,成就种种的功德。以上这些都是佛陀说的。所以,从凡夫的角度,我们认为佛陀讲了很多的修行的法门,这也是事实。

但是,我们看文殊菩萨的回答。文殊菩萨的回答其实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他把弥勒菩萨所说的因缘所生法重复了一次。说,弥勒菩萨,你说的都对。的确,凡夫就是造业得果报,二乘人得到涅盘寂静,菩萨成就六度的功德。这个我完全同意。但是他后来又补充了一句话,叫做“斯由佛光照”。这就是我们忽略的地方。就是,在我们没有学《法华经》之前,我们修学佛法就陷入了因缘的造作,忽略了回光返照因缘背后的那一道光明。而本经正是要把那道光明表现出来的时候了。

也就是说,我们以前所修的法只能叫做方便法门,由不同的法门、经过因缘的修证,而得到相应的果位。这个就是《法华经》以前的修学:念佛就往生,造五戒十善就生天,行六度就成就六度的功德。但是,我们忽略了这些功德是依附在什么身上,我们少了一个根本。就是,在一切的生灭因缘当中,虽然找到了暂时的安住,但是没有找到一个永久的安住。这就是问题了。就是我们过去没有学《法华经》之前,少了一块。好比一个乞丐,虽然他通过因缘的造作变成有钱了,生活改善了,但是他还是没回家。佛陀的放光现瑞,似乎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就是我们没有学《法华经》之前,就少了那么一块,就少了那一道光明。

这一道光明对我们影响很大。少了这道光明,我们修行就永远进进退退,就是活在生灭的因缘当中,就是一个没有家的孩子。我们总是觉得“弟子心不安”,“流转三界中,何处是依怙?”当然,我们相信法力不可思议,我们相信依照佛陀的造作我们会增上。我们顶多就是增上,但是我们谈不上安住。这就是问题了。所以,本经必须把因缘修学的法门,这所谓的权法,跟一念心性的实法要结合在一起。当我们把因缘修学的权法跟实法结合在一起,那叫做一个称性起修,那就是所谓的一佛乘。

所以本经的特色就是,佛陀没有否定我们过去的因缘的造作,你过去干嘛还干嘛。如果你以前是念佛的,学《法华经》以后,你照样念佛,但是你多一个内观真如、外顺弥陀。你所有的佛号,因为有那一道光明的加持,变成不可思议:一方面坚固,一方面圆满。你的佛号不可破坏。所以现在就是说,本经开始,佛陀要慢慢地把过去所没有讲的那一道光明帮我们慢慢补上去。就是说,修行不能够只是一昧地事修,要开始启动内心的光明。就是要有理观了,就是莲花式的修学。你不能只是把这一朵花照顾好,你还得要有莲子,要有不生灭的自性功德来支持你。我们以前强调法力不可思议,但是我们要告诉你,其实你能念的心也不可思议。这是我们内心的光明,被我们忽略了。

从现在开始有八品,佛陀要告诉我们,世间上有两种力量:一个是法力,一个是心力。这个就是所谓的正说段。

首先把〈方便品〉的大意做一个说明。先解释“方便”这两个字

一、解释品目

(一)方者,法也;便者,用也。法有方圆,用有差会。三权是矩是方,一实是规是圆。若智诣于矩,则善用偏法,逗会众生;若智诣于规,则善用圆法,逗会众生。

小主,

(二)方便者,门也。门为能通,通于所通。方便权略,皆为真实作门。

(三)方者,秘也;便者,妙也。于昔成秘,今开成妙。妙达于方,即是真秘。点内衣里无价宝珠,与王顶惟有一珠,无二无别。

这个〈方便品〉,先解释什么叫方便。蕅益大师说,这个方便有三层意思:

第一个,方,是一个法。佛陀所施设的法门叫做“方”。什么叫“便”呢?就是这个法所产生的妙用。意思就是说,法门有方圆。方指的是,一个桌子四个角,其中一个角就是方;圆,当然是圆满。这个“方”只是其中某一个角。因为法门有偏差跟圆满的差别,所以它产生的作用也就有差会的不同。你今天用什么方法,就有不同的、圆满跟不圆满的结果。

这个意思就是,三乘的法门是矩,规矩的矩。这个“矩”就是测量方正的仪器,这个仪器就像L形一样,它能够测量你这个桌子的四个角是不是方正。它是方,它是方便。那么一佛乘称性起修,是规,是圆。这个“规”就是画圆的工具,它是一个圆满的。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智慧是不圆满时,是矩,那佛陀只能用三乘的法门来教导我们;若我们过去的栽培善根是听过《法华经》的,是圆满的善根,佛陀就用一佛乘的,直接“逗会众生”。

这个地方,按蕅祖的意思,这个“方便”的解释不是本经的意思。因为这个意思很明显就是各走各的,权法走权法的,圆教走圆教的。我们看不出权法跟实法之间有交集。所以,这个方便的解释可以用在其他地方,但不是用在《法华经》。《法华经》它必须把权法、实法做一个会通。这个地方的权法、实法是各走各的,《法华经》不是这一层意思。

看第二。“方便者,门也。门为能通,通于所通。方便权略,皆为真实作门。”就是说,三乘的方便,它不是真实。一开始是不一样的,三乘成就声闻、缘觉、菩萨的各自的果位,一佛乘是直趣佛果,一开始是不一样的。但是慢慢地会走在一起,这个门慢慢地会通达到真实。这个也不是《法华经》的意思。就是,刚开始不同、最后会通,也不是这个意思。

《法华经》的意思是:一开始就相同,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所以,它的这个方便的意思,蕅益大师说是第三种:“方”,是一个秘密义;“便”,是有微妙的真理。什么意思呢?

“于昔成秘,今开成妙。”这句话解释一下。过去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现在打开以后变成妙法。就是说,佛陀叫你好好地布施持戒,这是一个法门。布施是一个法门,持戒也是一个法门。就我们的认知来说,佛陀就是要我们布施,不就是一种行为的规范吗?就是要我们去做持戒的行为啊!但是你错了!佛陀的意思是,当我们布施、持戒的时候,我们心态会改变。这才是佛陀真实的意思。我们通过布施、持戒的造作,会慢慢地从颠倒妄想回归到一念心性,但是佛陀没有说。所以,以前对我们来说是方便门。那佛陀说你是“日用而不知”,其实你过去修方便门就是真实,只是你不知道。

就好像说,佛陀放光现瑞。诸位你别忘了,每一个法界后面都有同一道光明。佛陀虽然没讲,但是每一个修行都是在开显自性的功德。这个才是本经的意思。就是说,佛陀本来施设一个方便,假设这个方便是一个房子,但是里面有一个门是关起来的。这个门关起来是怎么回事,大家也不知道,大家只知道来到这个房子里面受用。其实那个关起来的门打开是通往佛道的。但是在我们一般的认知说,欸,布施、持戒不就是人天果报吗?其实不对。它是让我们趋近佛道,它是让我们开显心性的,所以“于昔成秘,今开成妙”。佛陀过去没有说,但是这个方便已经有真实的功能;佛陀现在把话讲白了以后,那就是妙法了。只要你能够明白,所有的法门都是在开显自性的功德。你知道这个就是妙法了,所以“妙达于方”。妙法能够会通方便,那么方便就是真实,“即是真秘”,这个才是真实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