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1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4837 字 13天前

甲二、别说迹本二门 分二:乙一、约迹门开权显实;乙二、约本门开近显远

这一科是别说,就是个别地详细地来说明本经的内容。

本经的内容有两部分:一个是迹门,讲的是佛陀的智慧;一个是本门,讲的是佛陀的功德。在别说当中又分两科:先讲迹门,再讲本门。

乙一、约迹门开权显实 分三

我们先看第一科的乙一,约迹门开权显实。我们先谈谈什么是佛陀的智慧。这一大科占了《法华经》的一半,就是十四品,从<序品>一直到第十四品的<安乐行品>,都是讲开权显实。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我们简单地说一下。

这个“权”就是佛陀的一时的方便,叫做权;这个“实”就是真实的相状。为什么佛陀要开权显实呢?这一点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佛陀出世以后,他说法有两个对象:一个是面对圣人,一个是面对凡夫。佛陀面对圣人的态度,他就直接把真实的义理讲出来,他不需保留。但是,佛陀对凡夫说法的时候,这个地方有问题了,他必须怎么样?要两阶段的说法。他不能直接把他的真实东西讲出来。

也就是说,佛陀面对凡夫说法,跟面对圣人说法是不一样的。佛陀对圣人是一阶段的说法,对凡夫是两阶段式的说法。佛陀一开始要为实施权,先讲一个过渡的方便门。因为凡夫的心态,他长时间在三界里面打滚,他的内心有一个坚固的“有所得心”,他一定要得到什么东西他才会学佛。你要讲说,你学了半天,“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那大家说,那我不学佛了,我学外道去了。

所以,佛陀对这一块他是不能去碰触的,他只能够先恒顺众生。你喜欢有所得,那也没事。基本上,凡夫学佛,他这个有所得心有三种情况:第一个,他追求世间的快乐。这是一种人,这种人比例还不少,人天乘的。第二种人,他的善根强,他知道世间的快乐是有过失的,是无常败坏的,你迟早要受伤的。那与其这样,他追求的是出世的涅盘的快乐。第三种人说,你追求涅盘快乐,这太消极了吧?我应该追求佛的功德庄严。也就是说,学佛的凡夫里面有三种人,所以佛陀讲出了五乘的法门。

你喜欢追求世间的快乐,佛陀跟你讲五戒十善,说,没事,你觉得做人挺好,那就继续做人。你修五戒十善,来生得到人天的快乐果报,也不错。你反正善业成就安乐的果报,是吧?你要做一个人,你想追求快乐,那你就避免罪业的出现。所以佛陀对人天乘的众生,他什么都不讲,只讲五戒十善。

对于追求出世涅盘的,佛陀讲四谛十二因缘,开显无常无我的道理。

对于那种志向广大、要追求佛的功德庄严的,佛陀讲六度法门。

凡夫的有所得心得到满足了以后,他就愿意死心塌地地在五乘当中修学,结果各有成就。这个是佛陀的第一阶段,就是为实施权。也就是说,佛陀并没有说出真相。

在这个方便当中,凡夫的认知是:欸,我为什么得到人天的快乐?因为我有布施持戒这个法。我为什么成就涅盘?因为我依止四谛十二因缘的这个法。我为什么成就佛陀的功德庄严呢?因为我修了六度的法。所以,在我们刚开始学佛法的时候,我们认为一切都是法力的摄受。

当然,法是谁说的?是佛陀说的。那么佛陀灭度以后,这个法是谁弘传呢?是僧宝弘传。凡夫的本意是皈依法,但是因为佛说法,因为僧住持正法,所以就顺便地皈依三宝。

但这个地方有个问题:如果我们详细去观察“法力不可思议”,这个就是生命的真相吗?诸位!你的人天快乐真的是布施持戒给你的吗?事情有这么简单吗?如果布施可以给你快乐,那么为什么圣人布施的时候他成就的是功德庄严,而我们凡夫布施的时候是人天的有漏果报?所以,完全把诸法的因缘诉诸法力不可思议,这个是不圆满的。

当然,佛陀隐盖了某些的事实。也就是说,先施设方便法门。所以,我们在刚开始接触阿含、方等、般若的时候,其实佛陀并没有全部地说出它的真相,你反正各取所需。学佛就是这样,佛教是多元化的。它下至人天,中至涅盘,上至菩提,它全部都收了。只要你愿意学佛,怎么都好,什么都好商量。佛陀一开始是采取包容的态度。

但是,你学习到一个程度以后,佛陀觉得是时候该讲真相了。那么佛陀就说,其实让你得到人天快乐的,不是因为你布施持戒;让你成就涅盘的也不是四谛十二因缘;让你成就功德的也不是六度,而是你有一念心性!这关键来了!佛陀到了法华会上,他觉得到了该说真相的时候了。

其实,我们在生命当中不可能从外面得到任何东西,都是你的真如给你的。那既然这样讲,为什么我布施持戒的时候可以得到人天快乐呢?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无量劫来有一个东西,叫做“妙法”,就是我们一般说的诸佛所证、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这个心性是不会失掉的。你怎么弄,你起再大的烦恼,造再大的业,它不会失掉。它有两个特性:一个叫做清净,一个叫做具足。

小主,

那么我们的布施持戒的造作,会产生一个什么?会产生一个“十如是”。它虽然清净本然,但是你造作布施持戒的时候,它会产生布施持戒的相状,会产生布施持戒的心态,会产生它的自体,会产生它的力、作、因、缘、果、报。

也就是说,当我们造作布施持戒的时候,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现出快乐的果报让我们受用。诸位!快乐是你自己给你的,布施持戒只是一个过程。这样讲我们才知道,其实你说法力不可思议,也对,但是只对了一半。原来更重要的是你的能念的心不可思议。

但是我们以前忽略了心力,我们以前就是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实你看大乘经典,它还要皈依真如,四种皈依。你没有真如本性,你会往生吗?你不会往生!你如果自性没有具足极乐世界的功德,阿弥陀佛怎么可以给你呢?阿弥陀佛只是个增上缘。你如果没有具足成佛的菩提的种性,你怎么可能成佛呢?所以,所有的法门只是一个助缘。如果泥土里面没有种子,你再怎么灌溉,它是长不出苹果、长不出葡萄的。

所以,到了法华会上,佛陀怎么样?开始开权显实。原来所有的权法后面都是有一道门,这个门平常是关着的。你布施持戒,成就人天果报;但是布施持戒的背后那一道门打开的时候,是通往真如本性的,因为你有能念的心。

你不相信?你拿念佛机叫它整天念佛,念佛机是不会往生的。说,欸,念佛机它有创造“法力不可思议”,它有创造一个音声啊。但是,它缺乏一个明了的心性。所以,为什么你佛号念出来的时候,你自己要听到?因为你要跟心性互动。也就是说,你所有的信息都要传递到你的内心,去启动十如是,这个生命才会变化的。所以有人说:“口称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徒然。”你创造佛号,结果你也不把它听回来,所以你这个佛号跟你的心性没有产生一种熏习的效果。就是这个佛号没有往内熏,念出去就没了,因为没有把它往内听回来。

所以,到了法华会上,佛陀除了法力不可思议,佛陀把他的底牌、一切法的根源——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开显出来了。其实,最不可思议的是我们一念心: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它永远没有背弃我们,只要我们愿意在这个地方去播种、去观照,它就会开显出无量的功德庄严。所以,佛陀到了法华会上,他觉得应该把方便门打开了。原来所有的法门都是以心为根本,于是就开显真实的相状,这是开显妙法的时候了。

丙一、叙说段 分五

这一段是一个序分,就是这个妙法宣说的因缘。佛陀这个妙法,开权显实,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来宣说的呢?我们看这个叙说段有分五段:众集、现瑞、疑念、发问跟答问。

丁一、众集叙。

我们先看第一个,众集。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这是佛陀讲《法华经》的第一个启动因缘。这个地方的因缘:“众集”,有两个主题:第一个大众围绕,第二个是供养赞叹。大众围绕就是,尔时世尊这个时候为四众弟子,为出家在家的四众弟子围绕。这第一个。第二个,这些弟子做了什么事呢?供养恭敬。用种种的香花资具来供养佛陀,而且口中还尊重赞叹,发言称美来赞叹佛陀的功德。这个是序分里面的第一个主题,就是四众围绕、供养赞叹。

四众围绕,当然弟子们经常围绕佛陀,这个是很平常,但是供养赞叹这件事就不寻常。一般的弟子,尤其常随众,不是经常供养赞叹的,肯定是佛陀有说法。也就是说,当时的情况,佛陀是讲完了一部《无量义经》,讲完《无量义经》以后,大家四众围绕、供养赞叹。但是它特别的地方在哪里?大家并没有离开。这个是很特别了。一般所有的经讲完以后,一定是弟子欢喜信受,作礼而去。但是这个时候,蕅益大师讲,大家“心犹未尽”,心中好像还没有满足,觉得佛陀讲了《无量义经》,好像还有些什么东西没讲,他们对法有一种新的期待,所以这个时候就继续地围绕在佛陀的身边,而且供养赞叹。这是启动本经的第一个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