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日之后,陈友谅的大军终于来到了龙湾水域。只见那江面上,战船密密麻麻,遮天蔽日,船头的士卒们个个手持利刃,威风凛凛。陈友谅站在主船之上,大手一挥,下令战船继续前进,直逼应天城。
可他却不知,自己早已踏入了朱元璋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当战船行至龙湾岸边,江水渐浅,那些高大的战船吃水太深,行动顿时变得迟缓起来。就在这时,岸边突然响起了一阵喊杀声,朱元璋的伏兵如潮水般涌出,箭如雨下,朝着陈友谅的军队射去。
陈友谅大惊失色,喊道:“不好,中埋伏了,快撤!”
可此时为时已晚,战船被困在浅滩,难以迅速调转方向,士卒们慌乱之中,有的跳入江中,却被水底的尖桩刺伤,惨叫连连;有的则被箭射中,纷纷落水。
而朱元璋这边,常遇春率领着先锋部队,驾着小船,如蛟龙出海一般,朝着陈友谅的战船冲了过去,手中的长枪挥舞,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徐达则带着主力部队,从岸边包抄过来,与常遇春两面夹击,一时间,龙湾水域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江水。
苏和在城中,听闻龙湾那边传来的喊杀声,心中焦急,想着不知战况如何,便放下手中的活计,跑到城楼上观望。只见那远处的江面上,战船交错,烟火弥漫,也分不清哪方占了上风,他心中默默祈祷,盼着朱元璋的军队能够取胜,守住这应天城。
那学徒小李子也跟了过来,瞪大了眼睛看着,嘴里念叨着:“师傅,这仗打得可真够惨烈的,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呐。”
苏和叹了口气,说道:“这就是乱世的无奈啊,若不打这仗,往后的日子怕是更难安宁,只盼着能早日结束这纷争吧。”
在龙湾战场上,陈友谅见大势已去,在一众亲卫的拼死保护下,狼狈地登上一艘小船,逃离了战场。他的大军死伤惨重,战船也多数被朱元璋缴获,这一战,可谓是元气大伤。
朱元璋站在江边,望着那败退的敌军,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对身旁的将领们说道:“今日之战,全赖诸位将军奋勇杀敌,我等又离平定天下近了一步啊!”
众将齐声高呼:“主公英明!”
这龙湾之战的胜利,让朱元璋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在长江一带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城中的百姓得知消息后,欢呼雀跃,纷纷走上街头庆祝。
苏和的铁匠铺子前,也围聚了不少人,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多亏了朱将军啊,咱这应天城算是保住了,往后的日子可有盼头了。”一个妇人抱着孩子,笑着说道。
苏和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天下的纷争还远未结束,但至少此刻,这一城的百姓能暂时松口气了。
此后的日子里,应天城在朱元璋的治理下,开始慢慢恢复生机。苏和的铁匠铺子生意也好了起来,不少将士们都来找他打造兵器,或是修补战甲。
而朱元璋呢,并未因这一场胜利而懈怠,他深知要想成就大业,还需不断扩充实力,招贤纳士,发展经济。于是,他下令减免城中百姓的赋税,鼓励农桑,又开办书院,培养人才,一时间,应天城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期间,苏和结识了一位从外地来的书生,名叫氨溴索。这氨溴索本是个饱读诗书之人,因战乱流离失所,听闻应天城在朱元璋的治理下颇为安定,便慕名而来,想着在此谋个生计,也好继续钻研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