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情自回门后更是一门心思扑在李元恒身上,不仅限于送膳食,更是堵在李元恒回正院的必经之路上,也不管他如何冷脸相对,总是柔情似水,也不过多纠缠,天天唤上一声“爷回来了”就离开。另外,叮嘱心腹婢女每隔一段时日打听沈柔止情况,看两人是否见面,若见面则要打听清楚待了多久。
李元恒倒是日日都去钱府磨一回,钱文昌渐渐招架不住,只剩沈毅态度决绝的很。无法,李元恒就只能翻墙爬树偷偷瞧瞧沈柔止,以解相思之苦。他也想如第一次翻墙而入,现身于她眼前,可他能感觉得出,她不如那时无忧无虑,尤其是夜里她的眉眼间总带着一丝丝愁绪,让他不忍去破坏那一份安宁。
沈柔止偶尔夜间望向点缀着漫天繁星的夜空时,隐约间从茂密的枝桠间能瞧出似曾相识的脸,再仔细去瞧,偏又瞧不清楚了。每逢此时,她总觉得忘记些事。她仔细回想,却想不起什么,只是觉得心中总有一块儿缺失,然那是什么,却再也想不起来。
李元恒与沈柔止两人之间无事发生,赵情姑母托人捎了信,说要来看她。她跟李元恒请示,李元恒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只交代好好招待姑母便罢。
姑母来后,瞧着她住的院子颇大,生活器具一应俱全,虽不满侄女做妾,如今瞧来,比做那些末官的正房妻子还要好。姑侄俩叙话许久,赵氏忽压低声音与侄女说:“你回门那日说是靖安侯传了陛下口谕让你回来瞧瞧我,我还纳闷着陛下怎么如此关心臣子,你姑父回府后我将此事说给他,他脸色一下便不好了,我想问问他怎地脸色如此难看,他倒没说什么,只嘱咐我要仔细叮嘱你好好待靖安侯,切莫惹事。这不,我得了空便来寻你。你好好的,我与你姑父还有你父母才会放心,若是有何不如意的,也不要与靖安侯硬来。你姑父做御史这么些年,虽说声名在外,但内里咱们都知怎么回事。伴君如伴虎,陛下碍于名声明里不好怎么着,可陛下若是不开心,靖安侯便也不开心,他若不开心磋磨你可怎么办,你还如此年轻。”
赵情握着姑母的手,安慰道:“姑姑放心,靖安侯功勋卓越,又仪表堂堂,我如今已是他的人,即便是妾,也是他当下唯一迎进府的人,我怎么可能不以他为先,更不可能惹他嫌弃,我还要让他将我放在心中,疼我,爱我。”
......
朝堂上反对皇帝大兴土木之声渐渐湮灭,行宫司工处加雇人手,加快建造速度,不消两月,就将主殿修缮妥当,恰在炎夏来临之际。皇帝急不可耐,下了圣旨,带领一众嫔妃、朝臣,前往行宫避暑。然而只有几个主殿修好,堪堪只够皇帝和嫔妃居住,臣子们无处可居,就只能借住在附近农家。好在也就一个来月的时间,熬熬就过去了,大臣们以此劝慰自己。
李元恒作为大将军,必得随皇帝去行宫。皇帝平日也离不开他,在京时他上值有一半时间都在皇帝身边,即便不用随侍,也不能离得太远,以防皇帝找不到他。行宫离京即使不甚远,乘快马往返也需一日,李元恒只得将杨恕留在京中,需每隔三日将沈柔止消息送到行宫。
沈柔止三人知晓高门大户家的妇人小姐敢为人先,新花样、新式样的物什经她们一宣扬,必能在各个阶层的人群中时兴起来。为今之计,就是要先把她们的兴趣勾起来,只有如此,才能将小环和兰芝的巧思、手艺推出去,等以后有了钱,不管是在临幽城还是京城,她定要将慕兰堂重新开起来。即便女子生来就有劣势,也要让她们在遇到危险时有自保之力,而不仅仅等着男子来救,将性命系于他人之手。
李元恒随皇帝到虹山行宫之时,沈柔止正与小环兰芝两人商量如何将绣品做出独一无二的风格来。
女子要想在时下这个被看轻的年代活下去,除了有自保之力,更为重要的便是有银钱傍身。有了银钱才能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才能不为一斗米而向男人低头。因此,沈柔止想将售卖绣品当做个长久的活计。既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就需仔细考虑。思量良久,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倒也想出个方法。小环和兰芝两人将临幽城中春夏秋冬四季的花样子都描出来,再将京城中的四季的花样子也都描下来,两厢一结合,既有京城景致的大气磅礴,又有江南小城的温婉细致。每逢换季,应时而出。此外,还要给这些绣品起个统一的名字,并将之绣到图样当中,即便别人想仿造也没那么容易。说到起名字,三人又叽叽喳喳吵嚷了一阵,最终沈柔止还是一锤定音——四时绣,后面再冠以季节作区分。
现下银钱有限,声名不广,只能依托成衣铺子。待绣品在城中有了口碑,赚了钱,再在城中开一个绣坊,专收贫苦家的姑娘做活,即便不会,有心想学的,也可教与她们。
眼下正是夏季,先头的绣品已算在京城贵女们中夺得一席之地,只因数量太少,没能引起跟风。光靠小环兰芝两人显然是有心无力,也不用等绣坊开起来再招绣娘,此时就需先寻几个绣技高超的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舅母王氏听闻沈柔止要找绣娘,举荐了几个她常买绣品的绣娘。那几个绣娘有嫌绣品阁活计累还不赚钱从而辞工单干的,有如兰芝一般将绣品卖给城中成衣铺子或绣品阁,因机缘巧合得了如王氏一般夫人青眼的。技艺有高有低,但只要肯学,不见得就不能更精湛。
沈柔止三人看了几人的绣活,又细细观察言谈举止,选了五人。因四时绣需将两地特点相结合,花样更为繁复,五人在看了四时绣的绣样后,露出退却之意,唯恐主人家事多钱少,再以绣品不合要求拒给工钱。沈柔止见了也不恼,甚有耐心,将今后的打算,并将技艺要求、工钱几何,何时给付等均详细写于契书上,双方签字画押。每张契书各有两份,一份交于她们自己保管,一份柔止保管,但凡任何一方违契,都可告到衙门里。
得了保证,五人放下心来。当天就在小环、兰芝细细拆解下,开始绣这一季的绣品。
李元恒离了府,整个靖安侯府就只剩下赵情这一个主子。除了李元恒的正院去不得,就只剩下正院旁的小楼还锁着不让任何人靠近。李元恒虽从不让进小楼,倒也没有刻意拘着下人们的嘴。赵情很容易就打听到原来这就是那位沈姑娘住的小楼,想想自己,墨竹苑虽大又精致,却离正院如天涯海角般相距甚远,远不如这一栋名曰月至的小楼。思至此,心中恨意更甚,即便李元恒已远离京城,即便沈柔止从靖安侯府离开后从未主动找过他。
皇帝自幼因母亲身份低贱,虽是皇子,过的却还不如其他皇子公主身边的婢女太监。他自小受人冷眼,心中憋着一股气,势要将昔日折辱他的人一一踩在脚下。如今梦想一朝成为现实,看着皇位下的众生都俯首称臣,心中郁气消散,却又忽地升起不安。明明想做怒目威严、不苟言笑的金刚,却极力压抑,以慈眉善目、通情达理的玉面菩萨样示人。民间道皇帝体恤臣民,又是减税负、轻徭役,又是严律法、清吏治,实乃大兴朝又一任中兴之主。然而在李元恒等随他从南域来的朝臣眼中,看似听取百官谏言,实则手段狠辣,说一不二,只是为了维持表面的仁君名号才将那些腌臜事掩在暗处不得人知。
帝王暗卫无影自新帝接手后,便杀了不少反对他的朝臣。百官进谏,议事的喧闹场面也不过是表面文章,戏做够了,便慢慢销声匿迹。
此番柳自帧又触皇帝霉头,皇帝一如既往曾起了杀念,只因柳自帧乃两朝老臣,在朝堂和民间颇负盛名,杀他怕会引起朝臣不安和民愤才作罢。
此次行宫避暑,皇帝将政事交由三公,因王成被睿王构陷,已死于牢中,其家眷死的死,伤的伤,早不成气候。丞相一职空悬,皇帝便令李元恒代领丞相一职,一是示看重之意,二是弥补强令其娶赵家之女为妾的舛误。
李元恒知晓皇帝以此安抚自己,恐与他离心。大兴朝看似海晏河清,一片繁荣之相,实则到处都是疮痍,北有胡人,南有夷族,经不起再来战事。外族之所以不敢轻易与兴朝挑起战事,就是因大兴朝本固邦宁,即便内乱频起,仍不可撼动根本。是以,安抚臣民才是重中之重。眼下他大权在握,又是南域旧臣。将他安抚好,便安了大半朝臣的心,这笔买卖皇帝并不亏。李元恒欣然领命,只是他又比往常更忙了些。这些天,他夙兴夜寐,就想将政事处理完后能抽出时间回京看看沈柔止,如今却是不成了。
钱府并不大,摊到沁馨苑就又小了一圈,如今又招了五名绣娘,沁馨苑愈发显得狭小。沈柔止索性在钱府后街赁了一个小院,从钱府角门出去,不消一刻钟就能徒步走到,甚是方便。沈柔止与小环、兰芝每日晨起吃完早膳便去小院与绣娘们一起忙活。钱馨快及笄,正在绣自己日后成亲的嫁衣,也与表姐一道去小院一起做活。
几人紧赶慢赶,又绣了三十件绣品,将成衣铺子掌柜预定那些交付出去后,就只剩下十几件可卖。
城中最大的绣品阁的掌柜是名女子,名姜娢。一日,一常来阁中买绣品的妇人腰间挂了一个荷包,那荷包与她穿的衣裙甚是相配,式样也与京中的妇人常带的不同。正巧那日,姜娢在阁中查账,每逢有人进入阁中时,她习惯性抬头张望一下来人,一眼就被来人腰间的配饰吸引住。她放下手中账册,与那贵妇攀谈一番,得知这个荷包竟是与她身上所穿衣裙一齐买来的,心中暗惊,什么时候成衣铺子竟还有如此品味,且不说花色相宜,就是那荷包式样就不像出自京城绣娘之手。姜娢记下成衣铺子铺名和地址,笑呵呵将人送到阁中选看衣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