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勃常驻乾安府城之后,知府唐文肃在公务繁忙之余,总会抽出时间跟罗勃饮宴小酌,谈天说地,纵论时事。
作为从四品的知府,唐文肃如今也是能够多少知道一些朝廷的事情的。
如今不但地方上乱象频发,妖孽日生。
就连大益王朝中枢之地,也渐渐地开始动荡不休,越发地让人看不懂了。
原本新君上任,众贤盈朝,大益的朝政日渐清明。可是谁知道,一旦天下太平,皇帝那边就会闹出幺蛾子。
众大臣贤明精干,对于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因此皇帝需要处理的政务就少了起来,需要处理的政务一少,皇帝对于朝政的心也就懈怠了起来。
年轻的皇帝,没有事情干,那很明显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女人的身上。
原本呢,天子后宫三公六院七十二妃,养了这么多女人就是让他开枝散叶,以保国本不至于后继无人的,临幸妃子也是应有之义。
可是年轻毕竟失于没有节制,时间充沛,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年轻皇帝把他所有的精力都消耗在了女人的肚皮上了。
刚开始倒是所有人都乐见其成,毕竟今上年幼,双十年华,尚未留下子嗣,毕竟对于社稷不是什么好事。
可是日久之后,皇帝竟然掏空了身子,开始越发虚弱起来。这个时候,众多大臣才反应过来,于是竭力劝谏皇帝一定要节制女色,否则有伤龙体。
皇帝殷祯当面自然是满口应是,各个大臣良师的面子都给的足足的,让众多大臣都感觉皇帝是听得进谏言的,一时之间放心不少。
谁知道不过半月的时间,宫内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从西南地区请来了一个藏地喇嘛。
教派之事,原本就是国事的范畴,接见宗教人士,也是稳定边疆的一种政治手段。众多大臣对此也并没有什么意见。
可是这个大喇嘛却不是个省油的灯,刚一进皇宫,就为皇帝讲述了西域佛法,让皇帝听得如痴如醉,以至于连正常的朝会也不能按时参加,出现了隔三差五不上朝的情况。
这个时候,有内阁大臣夏铭进宫面圣,见到皇帝开始崇信黄教,并开始服用大喇嘛所献上的丹丸,以强身壮骨,行那夜夜征伐之事。
而皇帝服用了丹丸之后,饶是御女数十,依然雄风不倒,龙精虎猛,不由地对于大喇嘛大为信服。男人一旦在女人方面自信心上来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变得很大方。
于是在大喇嘛被问及想要什么赏赐的时候,大喇嘛说不要赏赐,只要陛下定喇嘛教为国教即可。
皇帝殷祯想了一下,国教之事倒是事关重大,赐封大喇嘛为大益王朝的国师,自己还是做得到的!
于是大益王朝定鼎百年以来第一个国师就此面世。
此旨意一出,朝野一片哗然。
皇帝自然有下旨的权利,可是这种国教大事,怎么可能任由皇帝胡乱决定呢?
这种事情搞不好那可是要动摇国本的!
你以喇嘛教人为国师,那么下一步是不是就是定喇嘛教为国教?
那置儒教于何地?又置天下儒生于何地?此事万万不可!
于是以众多御史为首,带领众多翰林院的年轻官员,在朝会之上,向皇帝发起了“正国本,远僧众,节女色,勤朝政。”四大倡议!
御史翰林们纷纷递上各种奏折,换着法子,绕着圈地要求皇帝明确儒教依然是大益王朝的根本国教,非大儒圣贤不能担任国师一职!
变相要求皇帝承认错误,不能因为大喇嘛进贡了几枚红丸助兴,就偏听偏信,认为大喇嘛无所不能,不过是田野术士一流,怎堪称国师之名?
而皇帝耽于女色,掏空身体,更是为陛下所不取!
应该以龙体为重,以朝政为重,请皇帝节制女色,修养身体,勤务朝政!
到了最后,朝堂之上,群情汹涌,就连首席阁老张云寿都带领几名阁臣都站出来劝谏皇帝收回成命,以免动摇国本,损耗龙体。
年轻的皇帝显然没有见过如此凶猛的朝廷大臣,自己明明已经都考虑到了他们会反对,并没有立喇嘛教为国教,只是立大喇嘛为国师,这样都不行,难道朕堂堂一个皇帝,竟然连任命一个虚名官员的权利都没有吗?
真是岂有此理!
年轻的皇帝暴怒之下,将御案之上的一应奏折,全都挥手扫到了地上。
你们这是要造反吗?
你们眼中还有朕这个皇帝吗?
朕不过封了大喇嘛一个国师的虚名,并没有丝毫遍地儒教的意思,你们为什么就敢这样污蔑于朕!
真当朕的刀不快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