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刘邦的看法

他决定等天幕结束,要拿那小子练练手。

同样在另一个时空,赵光义的脸都黑了,黑的简直不能在黑。

艳照门始祖,斧头帮帮主这种莫名其妙的称号他完全不明白意思,可后面那“绝命毒师,高粱河车神”他哪里看不出来这是后人在阴阳自己。

后人是在阴阳自己毒杀的人有点多?

还有那高粱河……

一回忆起那一幕,赵光义心里都在滴血。

还有那一箭。

该死的大宋的史书是绝不敢记载这件丑事,而后人竟然知道,那就是说辽国他们记载了。

一想到自己的中箭的事情流传后世,被后人这般阴阳嘲笑,赵光义就对辽国那帮蛮夷恨的牙痒痒。

(朱棣的历史地位差李世民一大截子,似乎不够资格相提并论吧?历代也从来没人把这二人放在一起比较,因为成就相差甚远,倒是可以比较李世民和朱元璋,这二人同为创业之主,朱棣和李隆基历史定位还有些相似,因为都处于盛世阶段。)

(朱棣只有武功能跟李世民比比全能的话只有他爹朱元璋才行)

(这话不错,朱老四文治不怎么样,他本来就不爱学文,就喜欢打打杀杀,倒是他儿子朱高炽是偏向文官的,不然也不会被上了“仁宗”的庙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是因为朱高炽偏向文官,所以他才会有“仁宗”的庙号,就像宋仁宗一样,要是跟文官作对,你看看雍正死后乾隆怎么给他爹上的庙号就知道了。)狗头保命

此刻正在一边批阅奏折一边看天幕的雍正皇帝,恰巧看到了这一段,然后他的脸就肉眼可见的黑了下来。

乾隆?

给他爹雍正上庙号?

那岂不是说这个乾隆就是……

不知不觉他感觉自己的拳头有点硬了。

同一时间的乾隆朝,乾小四忽然感觉背脊发凉,他左右看了看除了伺候的宫女太监,还有陪他一起看天幕的大臣,根本没有什么事。

应该是自己想多了。

朱高炽是明仁宗,他偏向文官?

永乐朝的朱棣目光幽深的看着这个汗流浃背的胖儿子,语气丝毫不带感情:“那群文官这么爱戴你,莫不是你带他们又回到了宋朝的士大夫共治天下?”

“爹你是了解儿子的,儿子怎么可能会做这样的蠢事?”

朱高炽连忙为自己辩解,身边的朱高煦则是见到了机会,立刻拱火:“爹大哥还真有可能这样做,不然为什么他的庙号会是仁宗?那些文官可不要脸着呢,对他们有利的皇帝死后都会给一个美名,对他们不利的皇帝死后就是不给恶名也不会太赞扬这个皇帝的功绩。”

“二弟你不要在这瞎拱火。这大明是我朱家的天下,我怎么可能会学那赵宋?”

“哼你不学那赵宋,你会得到“仁宗”这个庙号?”

显然朱高煦咬死朱高炽庙号这件事,这让朱高炽倍感头疼,他正要回嘴就被朱棣那不容置疑的声音打断。

先看天幕,看完再说别的。

两人顿时不再争辩。

不过他们依旧能感受到老爷子的不爽,也清楚老爷子的不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可他们没办法在这件事上为老爷子鸣不平。

毕竟文治这方面老爷子的水平确实差了唐太宗一些。

不过把老爷子跟李隆基放在一个位子比较就过分了,他李隆基晚年干的那叫人事?

这时候前朝的皇帝们也都得到了一些信息。

朱棣是老四。

朱棣只会打仗,治国方面不怎么样。

一个马上皇帝。

没有他爹朱元璋那么全能。

还有朱棣的儿子比较文弱,所以受文官集团的喜爱。

因此他的儿子是仁宗。

老子武力彪悍,儿子以文风治国。

这一点倒是蛮好的,休养生息这是国家需要的。

要是他儿子也这么猛,那么明朝是否承受的住连绵不休的征战就不一定了。

那些政治能力极高的皇帝一下子就看出来朱棣父子在位时候的情况,也一致认同朱棣的后继之君以文治国的国策。

其中刘邦最有感触。

五次征伐漠北听起来确实很厉害,可征伐后面的事就不是那么简单的。

那要耗费多少钱粮,耗费多少人力,民夫更是放弃了耕种的时间去了那漠北苦寒之地……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刘邦一个字。

钱粮。

朱元璋打下来天下刘邦虽然不知道是否有休养生息,可朱棣是造反上位,他跟原来的朝堂军队肯定要血战很多次,这里就要死很多人,然后朱棣赢了,可人口的恢复岂能说一句朱棣赢了就可以恢复的?

这个时间里朱棣是否有休养生息刘邦不晓得,但就算他休养生息了,五次出兵征伐草原,那耗损的国力恐怕不是那短时间的休养能够恢复的。

甚至入不敷出都有可能。

这个时候朱棣的儿子朱高炽要还跟朱棣一样,那明朝就离亡国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