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军工里,没有一个固定的领导者,都是集思广益,谁先提出方案,大家都听他的安排。
众人望向李荷华,等待下一步指示。
“先加温蒸煮,来个人将丹炉的小孔,全都堵住。”
......
嬴政给大秦军工下达的任务一共有两个。
一是提炼出可燃可爆炸的天然气;
二是利用玄液,制作出可大范围杀伤的武器。
李荷华趁着蒸煮玄液的空隙,他认真仔细的端详着,陶碗中的玄液。
第一印象就是,很黑,而且带着特殊的刺鼻气味,粘稠的油状物体。
“听说,玄液燃烧,水难灭之?”
李荷华倒出一小团玄液,小心翼翼的用火把探过去。
还没有接触到,立刻就燃起一股黄色烈焰。
“还真的是!”
李荷华端来一勺水倒过去,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居然燃烧得更旺盛了?
“这是什么原理?”他惊了!
因为,水和油不能相溶,用水灭火非但不能有效控制火势,反而容易导致火势蔓延,甚至加剧火势。
当水与油混合后,形成一种油水混合物,在燃烧时能产生更大的火势。
截至目前,中原战争中,利用火攻有两种战术。
一是战国齐将田单发明的“火牛阵”战术,在牛角上绑上刀刃,尾巴束缚芦苇并且灌油,以火点燃,刺激牛猛烈向前冲进敌军阵营中,造成巨大的杀伤力。
二是蒙恬十五岁的时候,捣鼓出来的牛粪球,利用游牧民族日常收集的干牛粪,挤压成球,点燃后利用抛石车丢射,能点燃落点建筑。
李荷华首先想到的是,就是牛粪球战术。
如果在牛粪上浇满了玄液,能否加剧燃烧?
经过一番实验后,他发现效果不太理想,牛粪球只是具备更难浇灭的特点,杀伤力十分有限。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将玄液和水混合在一起,装进一个容器里,等到落地破裂,油水混合物四溅,这时候再射出火箭点燃。
这个设想非常不错!
然而,实验过后,李荷华对破坏力依旧不够满意。
如此只是增加了杀伤范围,又不能有效的增加杀伤力。
并且,由于油水混合物容量不多,导致分散后,极其容易被浇灭,甚至有些溅射地方,一阵风吹过都熄火了。。
......
玄液依旧在丹炉里蒸煮,每隔一段时间,李荷华都会去观察玄液的变化状态。
发明实验,是一件漫长的过程,非一日之功。
李荷华觉得,与其琢磨提炼天然气,还不如将精力放在研究武器上。
他突发奇想,如果将铁罐里的阴气(氧气)抽出,形成一个真空环境,油水混合物到底会产生什么玩意?
也许有人会问,古人做得到吗?
真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呀!
早在公元前600多年,我国在冶金中就采用了风箱鼓风法。
这个时期的鼓风器是皮制的,名叫“橐”(tuo2)。
在《道德经》里记载着:“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这句话就描绘了冶金时的抽风送风过程。
到了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出多橐并联或串联的鼓风机,名叫“橐龠”。
“橐龠”的工作原理,就与现代真空技术极为相似。
除了依靠设备之外,还有人工抽取氧气的办法。 海棠文学城
相信拔火罐大家并不陌生,“拔火罐”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之中。
其原理就是通过燃烧消耗火罐里的氧气,从而形成真空状态。
除此之外,西汉一本书《淮南万毕术》记载着一次“铜翁雷鸣”实验。
“取沸汤置瓮中,坚塞之,内于井中,则作雷鸣,闻数十里。”
翻译一下:将热水倒入一个用超薄材料制作的铜翁中,没有倒满,将其密封好之后,丢入井水之中。
铜翁沉入冰冷的井水中,很快就形成了内部真空,巨大的压力差会使铜翁爆炸,声音如同雷鸣一般。
这就是有史可据的全世界最早的真空试验。
李荷华决定采用橐龠去形成罐内真空,因为如果有“拔火罐”原理,很容易点燃罐内的油水混合物。
就在他准备工作的时候,父翁李鲜却来了。
......
“啊?阿翁你怎么来了?”
李鲜瞪了眼他:“你真不打算回家看看?”
李牧的年纪渐渐大了,他对孙子的行为从非常不理解,直到现在选择原谅。
毕竟人各有志,谁规定将门子弟,人生只有当兵一条路?
“你大父,可是对你想念得紧。”
李荷华抿抿嘴,他低下头,沉默不语。
少年郎不知道该如何表述心中感情,再正常不过。
当年的李牧,骂得非常凶狠,在他心里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阴影。
李鲜见状,忍不住叹气:“唉,罢了。”
该说的话,他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奈何儿子不听,总不能将这小子绑回去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是大秦重工四周都有重兵把守,哪怕是他父翁李牧,身份卓越,为秦朝上将军,如果没有始皇帝手谕,也不能踏足一步。
李鲜还是在门外三十里外,通过某种关系,才好不容易的见到儿子。
“这是你大父,委托我带来的,他知道,你从小到大,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