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说张飞

张飞,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历史上以勇猛、直率和嗜酒着称。在《三国演义》中,他与刘备、关羽结义桃园,深受后世文学和艺术的渲染,成为忠肝义胆、英勇善战的代表。然而他的一生却不仅仅是勇猛的征战,更是一个性格鲜明、情感世界丰富、命运多舛的历史人物的真实写照。本章试图还原一个更为立体、全面的张飞形象,探究其战绩背后的人性光辉与悲剧,以及他对蜀汉政权的影响和历史遗产。通过客观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事蹟,展现这位酒坛子下的勇者如何在乱世中留下自己的英雄传奇。

张飞,出生于东汉末年涿郡的一个寻常百姓家庭,父亲张达曾为燕国官员,家境仅称得上宽裕。自幼骁勇好斗,气宇轩昂,却也因性情耿直,少受羁绊。他身材魁梧,面如美玉,须眉粗犷,有着雄壮的虎狼之气势。年少时便显露出不凡的武力和心性,对武艺有着颇为深厚的热情和才华。据说他可单手挡住数十人的冲锋,力大无穷,使得他在涿郡小有名气。

黄巾之乱期间,张飞与刘备及关羽相遇,三人志趣相投,遂在流芳千古的桃园结为异姓兄弟,共叙筋力,同仇敌忾。此后,张飞跟随刘备辗转各地,历经百战。在对抗曹操的官渡之战中,张飞不畏强敌,驰骋疆场,数次助刘备脱险。特别是在长坂坡一战中,面对曹军五千精骑的追击,张飞仅凭一声怒吼,便使敌人不敢逼近,其勇悍可见一斑。

建安二十三年,张飞随刘备入蜀,参与攻占益州。在攻打江州(今重庆)时,生擒巴郡太守严颜后,张飞对其豪气深感佩服,不仅释放了严颜,还将其引为上宾,此举反映了他除勇猛外,亦有识人之明和豁达的胸襟。

巴西战役中,张飞再次对上曹魏名将张合。在宕渠县的狭窄山道设伏,智破张合军。此战之后,张合被迫退走,而张飞则独守巴西,使得这一地区得以安稳,显示出他不仅能战,亦能守,兼之治世之能臣的一面。张飞的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巩固了刘备的蜀汉基业,也为自己赢得了“益德”之名。

张飞作为军事将领的生涯不乏亮点,其中攻克江州一役尤为出色。江州(今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势重要,易守难攻。当时江州由蜀名将严颜镇守,形势险要加上防务严密使得攻城难度大增。张飞在战术上采取了奇正结合的策略,一面以兵力佯攻,一面亲自率精锐部队沿秘密小路绕城而入,终于成功突入城内,生擒严颜。令人意外的是,张飞对严颜的军事才能与不屈不挠的精神深表钦佩,非但没有加害于他,反而敬重地任命他为前锋大将,彰显了张飞在严苛战事中仍能识才重才的胸怀。

此外,张飞治理地方也颇有手段。在攻下江州后,他迅速稳定人心,恢复秩序,政策开明且人性化,这使得他在当地深得人心,也显示了他除勇猛之外的政治智慧与人文关怀。

巴西战役是张飞军事生涯的又一高潮。在这场战役中,张飞利用地利和谋略,精妙安排伏兵,智破敌军大将张合,使得对方落荒而逃。此战后,张飞被刘备赋予更多重要的军事职责。

然而,张飞的暴烈和严厉也为他军事生涯蒙上了阴影。尽管他能在水中覆舟之际镇定自若,化危为机,但过度的严苛也导致部下的恐惧与疏远。尤其是在他鞭打士兵的事件中,激化了内部矛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纵观张飞的军事和政治生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多层次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勇猛的武将,也是一位具有人情味和政治智慧的领袖。他的成功与失败都为蜀汉的历史增添了不少色彩,而他复杂的性格和行为也让我们对他的评价有了更多的思考。

张飞在蜀汉的军事与政治生涯中虽然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其性格中的缺陷也日渐凸显。他的暴躁和严苛令他在军中颇有威严,但也种下了不满与恐惧的种子。特别是在攻打邺城前后,这种性格特点进一步被放大。章武元年(221年),张飞在准备支援刘备南征东吴的行动中,因催促部将范强、张达制作孝衣未果而生愤怒,将自己平日里的严厉与暴躁展露无遗。他不但严惩了他们,还任他们继续负责战场后勤,这种高压的管理方式加剧了内部的紧张气氛。

终于在建安二十四年(221年),在一次军营中的争执后,范强和张达趁着月黑风高之夜,潜入张飞的营帐,将他刺杀身亡。张飞的死讯传到刘备耳中时,正值他病重之时,据传此消息使他病情加重。张飞的逝世不仅是蜀汉军队的一大损失,也在刘备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悲痛。

对于张飞的评价,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解读。一方面,他是蜀汉不可多得的猛将,战场上屡立战功;另一方面,他的暴躁与严苛也令部下畏之心惊,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张飞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深刻的人性探讨,他的故事也反映出一个武将在权力、责任与个人性格之间的复杂挣扎。

张飞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为蜀汉后续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他的人生经历及其激烈的结局,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成为三国历史中一个难以忽视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