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百禄47毫米步兵炮/反坦克炮(上)

——这两个“甲弹对抗”流派的典型代表就是德国豹式坦克那门70倍径75毫米的“钓鱼竿”和苏联傻大黑粗的ISU152脑袋上那门152毫米火炮。

海军的典型运用则是德国的俾斯麦战列舰380毫米长倍径舰炮和美国406毫米重弹舰炮的对比。

“‘轻弹高速’的炮弹弹道更为平直,命中率高,所以战舰世界里德系军舰的炮都是‘激光炮’居多;‘重弹低速’的弹道相对弯曲,但是砸中一发炮弹那是真狠啊。”

所以这两个火炮穿甲流派不光在陆军炮都各有拥趸,就是在海军乃至是空军,也都有类似的拥趸。

美国二战战斗机很长一段时间用全12.7毫米航空机枪作为自身火力,便是受到“轻弹高速”的影响。

而德国陆军大力推崇“轻弹高速”更有一个理由则是德国在世界大战中难以保证海上贸易线,无法从外部尤其是华夏弄到穿甲弹所需大量的钨,用口径小一点的火炮,除了射速能更高外,每一发炮弹也能耗用更少的原料,这对纳粹德国而言非常重要。

而苏联选的“重弹低速”路线,由于炮弹够重,甚至穿甲弹头质量差一些,也能靠纯动能把对方的“虎豹”等“动物园”重型坦克装甲车辆给砸废了,所以也不能算走了岔路;当然代价是射速很慢,在坦克装甲车辆对射时很吃亏——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激光测距和炮瞄雷达装备上车 ,无法做到首发命中。

一旦首发炮弹没打中目标,ISU152之类的“大家伙”很可能就会被对方的反制炮弹打爆了。

话说回来,百禄这门47毫米反坦克炮跟当时欧洲装备主力的37毫米反坦克炮相比,也是互为瑜亮。

以德国的【Pak 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为例,炮口初速为每秒762米,穿甲弹重量只有0.7公斤。

虽然初速低,【百禄47毫米反坦克炮】凭借着更重的炮弹,100米的穿甲能力相比Pak 36并不差;而【Pak 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在500米上的穿甲厚度是31毫米,反而不如【百禄47毫米步兵炮/反坦克炮】的43毫米穿甲厚度。

而苏联的【T-26B坦克】上装备的【1937型45毫米 坦克炮53-k】的500米穿甲厚度不过略强(45毫米穿甲厚度)。

【百禄47毫米反坦克炮】的后膛为横楔式炮闩,射速非常快,理论上可达每分钟25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