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入朝

大明边军 沐风叶 1101 字 3个月前

何令也有些唏嘘:“朱大人,其实在这之前,陛下试了很多次了,在大人在山东的时候,陛下曾经派人在江南多地宣扬蒸汽机的妙用,可是派出去十多波人,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有三批人尸骨无存,还有两批人现在还在牢狱之中。”

“陛下还在湖北河南等地,派了一些流民过去,诉说红薯普及之后,地价将不保,可是最后还是一样的结果。”

“朱大人,陛下想的要更多,圣旨好下,命令好下,可是能不能执行下去,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如今陛下不过是投石问路,还只是在乡里县里宣扬而已,可是就连这样的小地方,都有这样的阻力,那就更加不用说郡城府城了,陛下让奴才告诉大人,大明二百六十年,一切规制都已经成了,现在想要改,太难了。”

朱威点头:“改革确实难,从古至今,大多数改革,都是落得个人死政灭的下场,所以改革之事,要慎之又慎。”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政治现象,那就是无论是何时何样的改革,都是以自上而下的形式铺开,即以统治阶层,或是官僚来主导推进的。比如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新朝的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再到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改革,清朝洋务运动,无一例外,无是自上而下起。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

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官智未开”。

官智未开是相对于民智未开而被提出来的,也就是说,民智未开固然影响政治体制改革,官智未开则同样影响甚至更大。

毕竟,如果官智已开,如果官方有足够的权威,强力政改,同样可以推行不误,民众被动执行就是了,当改革侵害了民众的暂时利益,他们没有办法反抗,想到通过阵痛可以换取将来的长远幸福,也就接受了改革,改革就可以开创新局面。

因此,民智开不开,绝对不是影响政改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历史上,多数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极少自下而上,下面的改革要是得不到上面的支持和推广,基本上行而不远,一旦支持推广,就已经变成自上而下了。

官员有文化,信息又较一般人灵通,视野更开阔,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者,都是身处权力中心的要臣,改革便由他们来自上而下的推行。

但是如果官智未开,要想改革就比较麻烦了。首先改革几乎无从提起,提起了,也因人家不解风情而无动于衷,毕竟权力在官方,而非民间,如果靠权力推动改革,只有依靠官方。

不过,相对民众而言,官僚更清楚政治运行的状况,政治改革对国家民族的重要作用,在传统中国社会,读书人才能当官,而读书才有文化,官僚阶层远比平民阶层有文化,官智高于民智当是普遍现象。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大多来自官僚阶层,就是因为官僚能识文断字,有文化,又有闲情逸致,才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主力军。

中国历史上因为官智未开而阻碍改革的事例是很多的。比如商鞅变法时,反商鞅的官宦阶层的力量是很大的,最终商鞅也被车裂而亡。再看明朝的张居正改革,他所推行的改革其实使明朝回光反照了,但是以万历为首的利益大批统治者对张居正的改革视而不见,最终使改革的成果付之一炬;戊戌变法的时候,改革的步伐很谨慎,官老爷一点点利益都不让,民众莫之奈何;到了清末新政,社会危机已不同于从前,改革的目标大了很多,官老爷仍然一点点利都不想让,但这个时候,民众不再莫之奈何了,他们选择了反抗,干脆把你们手中的利益全部都抢过来。

所以,从历史的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其实又是一种妥协,是不同利益集团间利益的互相让步,在这当中,尤其需要官僚阶层学会妥协让步,如果丝毫也不妥协让步,改革无法进行,貌似官利得以保全,但种种问题仍然在,而且由于改革无法推进而越积越多,最后只能靠暴力来解决,等到那个时候,光脚的就不怕穿鞋的了。

所以,对于既得利益集团,适当地妥协让步是明智的选择,表面上看,是舍弃了一些利益,长远地看,胜过通过暴力的重新分配权力和利益,而学会了妥协,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民主就来了,分享机制就来了,一种新的秩序就可以慢慢地建立起来,不必非要用动乱、内战和分裂这样巨大的社会代价来换取社会的进步。

可是这些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是真的让统治阶级将手中的利益吐出去,又有几个能够做到呢?

所以中华大地上千年以来,数十次改革,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

并且每次改革中最大的阻力,都来源于当前的统治阶级。

说白了,改革就是为了将利益重新分配,给底下百姓活下去的机会而已,可是这种利益的重新分配,并不符合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朱大人,陛下是不想重蹈太岳公的覆辙。还望朱大人能够体谅。让大人离开,也是为了保护大人。而晋王的事,是没有办法的,大明藩王郡王上千,这头来不得,不过陛下已经安排好了,只要大人的人一到,晋王殿下会被偷偷放走的,晋王爵位还会在。”

朱威呆了好一会儿,反应过来之后,回头看着京城方向喃喃道:“可这京城中,只剩下陛下了,他扛得住吗?”

何令听到这话之后,笑了笑:“朱大人不必担心,陛下毕竟是陛下,最不济就是天天被那些大臣堵住门口骂而已,日子难过一些罢了,不伤什么根基的。”

朱威叹了一口气:“何公公,回去告诉陛下,撑不住就不要撑,等我回来。”

“是…奴才祝大人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朱威点了点头,对着何令一拱手:“告辞。”

“来人,传令李牛王二,兵发辽东,山海关汇合,入朝!”

“是…”